膈下逐瘀汤加减治过敏性紫癜医案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 , 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 , 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 , 男性较女性多见 , 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表现为皮肤瘀点 , 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 , 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 , 可融合成片 , 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 , 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 , 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 , 如蛋白尿、血尿等 , 多见于儿童治疗包括尽力找出过敏原因并加以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安其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及糖皮质激素等 。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过敏性紫癜医案】中医学认为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 实证为气火亢盛 , 血热妄行;虚证有二:一为阴伤虚火妄动 , 灼伤血络 , 二为气虚不能摄血 , 总之 , 因气火逆乱 , 血不能循经致络伤血溢 , 病因以感受外邪 , 饮食失节 , 瘀血阻滞 , 久病气虚血亏为主 。西医学认为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 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高 , 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过敏原有细菌(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 , 病毒(风疹、水痘) , 寄生虫(蛔虫、钩虫)等感染引起 , 也可由动物性异体蛋白引起 , 如鱼虾、蟹等;亦可由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 , 磺胺药 , 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保泰松) , 镇静剂(苯巴比妥类) , 激素类(雌激素、雄激素) , 抗结核药(对氨柳酸、异烟肼)等药物引起;还可由其他因素如:寒冷、花粉、外伤、昆虫咬、预防接种等引起 。
【临床应用】
徐氏等41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 , 取得良好效果 。
治疗方法:当归15g , 红花12g , 没药、五灵脂、香附各12g , 川芎、桃仁各10g , 牛膝、秦艽、地龙、羌活各9g甘草6g若血热者加生地、赤芍、牡丹皮、水牛角、大黄;关节痛者加木瓜、桑枝;便血者加白芍、甘草、地榆、槐米;尿血加小蓟、淡竹叶、滑石粉、茅根体虚加党参、黄芪 。水煎每日1剂 , 分2次服治疗结果:本组30例 , 均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 , 痊愈(紫癜全部消退 , 伴有症状全部消失)26例 , 占86.7%;显效(紫殿大部分消退 , 伴有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3例 , 占10%;无效(紫癜未见消退 , 伴有症状无改善)1例 , 占3.3% 。疗程最短者5天 , 最长者32天 。
【典型案例】
段某 , 女 , 22岁 , 工人 。1991年4月3日初诊主诉紫癜反复发 ,  ,  , 
作6个月 , 曾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症见:四肢皮肤紫癜 , 尤以小腿伸侧居多 , 呈斑丘疹样 , 大小不等 , 色紫黑分布对称 , 压之不褪色 , 此愈彼起 , 且有搔抓痕 , 伴有关节肿胀疼痛时有腰痛 , 食欲不振 , 精神倦怠 , 四肢乏力 , 大便干燥 , 小便可见肉眼血尿 , 舌质紫暗 , 舌尖可 。 , 
见瘀点 , 脉弦数涩 。实验室检查:血液分析示:白细胞11.5×10L , 血小板127×10/L , 中性粒细胞0.851;尿液分析示葡萄糖(-) , 蛋白质(+2) , 潜血(-) , 酮体(-);闭塞性动脉硬化();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 。诊为过敏性紫癜治以活血化瘀 , 通络止痛 。拟身痛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5g , 红花12g , 没药、五灵脂、香附各12g , 川芎、桃仁各10g , 牛膝、秦艽、地龙、羌活各9g , 木瓜30g , 桑枝10g , 生地、牡丹皮各15g , 小蓟15g , 大黄6g(后下) , 甘草6g 。服药4剂紫消退过半 , 余症亦有减轻 , 效不更方 , 继进10剂 , 紫癜全部消退 , 伴有症状均消失 , 血液分析 , 尿液分析均为正常 。
即以归脾汤加仙鹤草、丹参、蒲黄、紫草之类调理善后 , 随访1年 , 未见复发 。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