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加减治脑出血医案、配方

脑出血
脑出血,即出血性中风,一般有高血压病史,其发病急出血后很快形成血肿引起急性占位效应,破坏周围组织,引起脑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病人致残、致死,严重危害了人的健康 。而传统的西医治疗只是利尿、脱水、支持、对症治疗 。中风病多因情志、饮食、体质等因素导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一旦遇到诱因,致肝阳暴张,阳化风动,痰火上扰,气血逆乱,蒙蔽清窍而发病 。中风病可概括为“本虚标实”4个字 。本虚即肝肾不足;标实即“风、火、痰、瘀”四端 。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急性期的治疗是否得力,而急性期又以标实因素为主要矛盾 。中风发病后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致便秘,又经过脱水降颅压治疗,肠道黏膜腺体分泌功能降低,肠液分泌减少,同时肠内容物水分吸收增加,导致大便秘结 。另外,由于大便不通,可使肠内容物产生肠源性毒素,加重脑循环功能障碍 。此外,病人会用力排便,反射性地导致血压及颅内压的升高,加重脑出血 。中风急性期多阳火亢盛,邪热内炽,既可灼液成痰,助阳化风,又可消灼津液,加重病情 。因此,腑气不通在中风,病中,既可作为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病变过程中 。因既有痰火上扰,又有腑实内结,壮火灼津,阴液亏乏,非急下泄热,腑气通利,气血条达,则难以令血脉复常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是中风的基本病理改变,中风急性期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过多,肠内毒素吸入血液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障碍,此时速予通腑泻下,不但能增加胃肠蠕动排除毒性产物,还具有脱水降颅压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氧供应,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早日恢复,降低中风急性期的死亡率、致残率 。故治疗宜釜底抽薪,上病下取,通其腑气,孤其热势,导热下行,不但可使腑气通畅,气血得以敷布,痹通络活,利于肢体恢复,而且使阻于肠胃之痰火积滞迅速排除,浊气下降,不能上冲熏扰神明而使神志复苏 。
【临床应用】
赵氏采用大承气汤抢救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取得了满意疗效 。将60例病人,随机按1:1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
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利尿、脱水、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两组传统用药完全相同,具体用法:大黄10~15g,芒硝10~20g,厚朴10~15g,枳实10~15g,芒硝冲服,其余3味药水煎至200ml,早晚各100ml口服或鼻饲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率为23.33%,总有效率80%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着差异 。
按:《伤寒论》指出:阳明腑实证,燥粪内结,可引起意识昏蒙,目不识人,甚则独语谵语、循衣摸床惊惕直视等多种精神症状,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相一致 。因此,选用《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泄其热,下其燥结,祛其肠胃积滞,使邪热无所依,气血条达,逆转病势,起到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的效用 。使中风诸证缓解,弥补现代医学治疗中风的不足 。应用大承气汤方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腹胀满痛、便秘为重要用药指征,且中病即止,以防泻下而致脱证 。大承气汤由4味药组成,大黄为泻下药,有抗菌、利尿、止血、降压作用,为君药;芒硝有促进肠蠕动作用;厚朴、枳实为理气药,四药组合共奏峻下热结、荡涤胃肠积滞之效 。
覃氏2以大承气汤保留灌肠为主,配合西医脱水及支持疗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46例 。大承气汤:大黄30g,芒硝10g(冲),厚朴15g,枳实10g,水煎沸15min取汁150ml,给药方法:待药物温度在37~38℃之间,患者取左侧或右侧卧位,通过输液器下接导尿管(插入深度20~30cm)灌入,抬高臀部保留30~60min,每日1次,每次150ml,配合绝对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防治脑水肿,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等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恶化7例治疗有效率84.78%,无效15.22%
按:灌肠疗法是从直肠治疗的一种方法,特点是克服了患者服药困难,避免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及消化液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避免肝脏的“消化药效”作用,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使中药发挥更好的全身治疗作用,并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切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辨证属中风,病因病机:系气血亏虚,心肝肾阴阳失调,复加诱因致,阴虚阳亢,化火动风,炼痰中阻,腑气不通,粪便干结,邪热上壅,闭阻清窍,气机逆乱而发病 。刘河间认为中风主“心火暴盛,益用大承气汤治疗便溺阻格”,可见古代医家已注意到邪热内盛、腑气不通对本病的重要性 。故通腑泻热、开窍涤痰为治疗中风急症的重要环节 。大承气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所着《伤寒论》,水煎口服治疗阳明腑实痰热互结之证,现用于保留灌肠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为新的用法,其通腑泻热、开窍涤痰更为直接、简单,疗效确切 。方中重用大黄,是据近代名医张锡钝创制的镇肝熄风汤主治“脑充血”、“类中风”等重用大黄,其性善下行,通腑泻浊,凉血止血,防再出血 。
大黄配芒硝疏泄热邪通腑,乃釜底抽薪之法,厚朴、枳实宽肠行气、化滞,诸药配合达到治疗便溺阻格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是中风的基本病理改变,中风急性期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过多,肠内毒素吸入血液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障碍,此时速取通腑泻下,不但能增加胃肠蠕动排除毒性产物,还具有脱水降颅压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氧供应,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早日恢复,降低中风急性期的死亡率、致残率 。
【大承气汤加减治脑出血医案、配方】【病案举例】
1.陆某,男,68岁,退休干部,于2002年10月6日入院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常在20~25/12~14ka,曾间断服西药治疗 。
2天前活动后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左侧半身不遂,不能言语 。头颅CT示右侧颞、顶叶脑出血,血量62ml,诊为“脑出血” 。因家人不愿手术治疗,经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及支持疗法等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而入院 。现患者不醒人事,面红身热,口臭唇燥,喉中痰鸣,躁动不安,失语偏瘫,大便3天未解,舌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滑 。
体温39℃,血压24/12kPa,呼吸24次/min脉搏105次/min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风阳上扰) 。西医诊断:①脑出血;②高血压病Ⅲ期;③肺部感染 。入院后西医治疗继续按急性脑出血常规处理,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与速尿40mg静脉注射相隔6h交替进行,并给予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血压、抗感染、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等对症处理 。中医应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后下)20g,芒硝10g,厚朴10g,枳实10g,胆南星10g,竹沥10g,石菖蒲10g,石决明30g 。加水煎至150ml,由胃管注入上方再加水复煎至300ml,待温度适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用2天 。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解大便2次,初为燥屎,色黑味秽臭,后为黄褐色软便,量较多 。神志转清,仍失语但可会意,痰鸣音减少,烦躁症状消失,左侧偏瘫,舌稍红,苔薄黄稍腻,脉弦,体温37.2℃,脉搏82/min,呼吸20次/min,血压21/12kPa 。上方大黄减半以防耗气伤津,去芒硝,加牡丹皮10g、赤芍12g、地龙10g以活血通络化痰,加水煎至150ml,由胃管注入 。连用5天后,患者神志清,可对答,但语音含糊不清,左侧肢体偏瘫减轻,拨除胃管后可进食肉粥,大便通畅,1~3次/d,无头晕头痛,无发热,无痰鸣,无烦躁,舌淡红,薄白,脉弦 。后期治疗,西医以营养神经、控制血压为主,中医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按摩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3个月后可拄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自理3 。
按:临床上中风病多因情志、饮食、体质等因素导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一旦遇到诱因,致肝阳暴张,阳化风动,痰火上扰,气血逆乱,蒙蔽清窍而发病 。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木横土衰,必损脾胃升降之气,致中州运化传导失职,糟粕内停,大便秘结,而腑气不通,邪热不得下泻,阳明实热上壅,又会使痰火更甚,加重气血逆乱,加重病情 。从病机上看,中风急性期多阳火亢盛,邪热内炽,既可灼液成痰,助阳化风,又可消灼津液,加重病情 。因此,腑气不通在中风病中,既可作为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病变过程中 。因既有痰火上扰,又有腑实内结,壮火灼津,阴液亏乏,非急下泄热,使腑气通利,气血条达,则难以令血脉复常 。故治疗宜釜底抽薪,上病下取通其腑气,孤其热势,导热下行,不但可使腑气通畅,气血得以敷布,痹通络活,利于肢体恢复,而且使阻于肠胃之痰火积滞迅速排除,浊气下降,不能上冲熏扰神明而使神志复苏 。再者,急下存阴,可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 。
用大承气汤加味为首剂,口服与灌肠并用,意在速取通腑泄热之效,使腑气通,热结去,痰热清,阳亢平 。使邪去正安,清窍爽利,胸腹畅快,诸症减轻 。据临床观察,药后大便通畅的患者,神志障碍和半身不遂等症恢复较快,预后良好;服药后大便仍不通的患者,病情多趋恶化,预后不良 。中风急性期,由于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过多,肠内毒素吸收入血液,进一步加剧脑血液循环障碍 。此时速取通腑泻下,不但能增加胃肠蠕动,排除肠内积滞物和毒性产物,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还可脱水降颅压,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部氧供应,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早日恢复 。但大承气汤在中风急性期运用时须注意不可通泻过度,以防泻后失水过多,耗伤阴液,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病情 。体壮者可予重剂,体弱者则用轻剂或攻补兼施,高龄者可改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 。
2.姚某,男,56岁,2000年11月6日急诊入院 。患者于4h前因情绪激动,随即昏倒在地,神志不清,右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面红目赤,小便失禁,素即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
查体:血压29.3/17.3kPa,意识不清,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略迟钝,颈有抵抗,右上下肢肌力均为0,右侧巴氏征(+)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血肿 。中医辨证为中风中脏腑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清窍 。治宜平肝通腑,泻火潜阳,开窍醒神 。方用调胃承气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用:生大黄30g,芒硝10g冲服),天麻10g,钩藤20g,石决明20g,川牛膝15g,黄芩10g,栀子10g,夏枯草10g,丹皮10g,赤芍10g,甘草6g 。每日1剂,浓煎鼻饲,同时鼻饲安宫牛黄丸1丸,每日2次,服至神志清醒 。服用剂,解大便6次,腑气通畅,亢阳下潜,而神志转清,测血压24./13.8kPa服药1周后,血压稳定在21.3/12.0kPa,右上肢肌力I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后改用滋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1月余,肌力基本正常出院4 。
3.王某,男,64岁,1999年11月23日初诊 。患者于6h前因情志刺激后突感头痛剧烈,遂出现神志不清,右半身不遂,伴呕吐咖啡样物,烦躁不安,面赤气粗,大小便闭,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血压286/18.0ka,神志不清,双侧瞳孔等大,双眼向左凝视,颈强直,右上肢肌力0,右侧巴氏征(+) 。头颅CT示左侧丘脑出血 。呕吐物潜血(++)中医辨证为中风中脏腑,肝阳暴亢,瘀血阻脑 。治宜平肝化瘀通腑,醒神开窍 。
方用桃仁承气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用酒大黄15g,芒硝10g,桃仁10g,当归10g,赤芍15g,黄芩10g,黄连6g,川牛膝15g,天麻10g,钩藤20g,水蛭15g,三七粉4g,蒲黄10g每日1剂,水煎服 。同时鼻饲安宫牛黄丸1粒,每日2次服至神志醒 。服1剂后,当晚解恶臭大便3次,未呕吐咖啡样物 。3剂后神志转清,诸症改善,血压22.7/13.3kPa 。原方去三七蒲黄,加地龙10g,鸡血藤20g,续服3剂 。6天后诸症进一步改善,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右侧肢体肌力略有恢复 。急性期过后,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善后,乃好转出院 。
按:中风病急性期是在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基础上,产生火、痰、瘀、虚,导致内风、腑实、窍闭证的发生 。
“风”指病势而言,而火、痰、瘀、虚为生风之源,也是引起腑实、窍闭的主要原因 。腑气不通,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走之路,使实邪肆虐更甚,骤然出现大壅大实之象;或原有阴虚,因腑气不通,而火热之邪进一步耗竭真阴,从而加重病情 。通腑泻下虽为中风急性期治疗的重要治则,但不可一味下之,必须辨证选用通腑法,才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
4.赵某,男性,63岁 。1982年9月10日就诊患者素有头晕病史,今在劳动时突觉右下肢使唤不灵,随之跌倒在地半小时人院 。
入院时体检:神志不清,呕吐,口眼歪斜,右侧肢体呈强直性瘫痪,左手躁动不时摸头,小便失禁,无发热,BP25.1/13.1kpa,心音各瓣膜区均无明显的杂音,颈项轻度抵抗感,右下肢 Babinski征(+),Chaddock征(+),舌红苔淡黄腻,脉弦数 。诊断为脑出血(因附近医院无CT机故未做检查) 。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日久化火,风火上扰,脉络受损,治以泻火清热、熄风潜阳 。处方:制军12g,芒硝5g,川朴12g,枳实12g,生龙牡各30g(后下),煎汤鼻饲给药1次,2小时后大便得解,随之躁动减少,呕吐也止,经调理2~3天,舌苔始化,脉象缓和,治疗半月好转出院 。
按:中风是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部血供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病情进展迅速、凶险 。应用加味大承气汤治疗中风,是治疗中风病方法中的一部分,对控制和减轻症状有较好的作用 。因中风起病急骤,肠胃宿食未能排空而满实,起病后又由于甘露醇等脱水剂的应,,
用,肠内液体的减少和不同程度的肠麻痹,使郁积化热,症状日趋加重,因此,必须及时用药,使大便在24小时内排出体外 。现代医学对中风的治疗以降颅压、降血压为原则,泻下剂则有不同程度的解除血管痉挛、降血压、降颅压的功能,两者有异曲同功之意 。所以,应用加味大承气汤治疗中风是可取的 。另外大承气汤可使大便保持通,避免因大便坚结难排出,用力排便而引起的脑部血管病变再出血而加重病情 。
5.王某,男,58岁,2001年12月1日诊 。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 。3天前突然右侧肢体偏瘫,失语,头痛,随即院 。查BP1410.6kPa,意识清晰,完全性运动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级,右侧巴彬斯基征(+),颈强(+) 。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弦滑 。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约4ml 。证属风痰阻络型中风 。予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病情无好转,且逐渐出现嗜睡,时有烦躁,大便未行12月1日出现浅昏迷,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病情加重,由中经络转为中脏腑 。
辨为腑气不通,痰热闭窍 。投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5g,芒硝10g,厚朴15g,枳实15g,郁金20g,石菖蒲2g,苍术15g每日1剂,分2次鼻饲 。并继续西医治疗 。服药2剂后,排出少许便,嗜睡、烦躁均减轻,继续服上方2剂,患者神志转清 。
按:脑出血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主要与血瘀、痰盛、阳亢、阴亏等有关 。痰瘀均可化热,加之此病的致残率高,患者病后情绪不稳、抑郁可致郁而化热化火 。火热之邪在上扰神明;在下与有形之积结于肠中,腑气不通,浊气不降,进而加重意识障碍,故该患者3天未大便,予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通腑祛积,加用化痰开窍之品而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