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笑散加减治心脏病医案、配方

心脏病
心脏病在中医学属于"胸痹"、"真心痛"、"心悸"、"厥心痛"等范畴.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由于病因的不同其症各异,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篇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则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所以阴弦故也."《内经》曰:"心生血,心藏神,心血不足则神,心火不足则神怯,风痰入心则神昏,心阳伏郁,阳热盛者痛."故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胸阳不正、阴乘阳位、气机痹阻所致.中医学对血瘀痹阻的证治理论早在《内经》中有诸多论述,如"血实宜决之"的见解,意即瘀者化之,塞者通之.汉·张仲景在《伤寒论》
《金匮要略》中对血瘀证创立了很多着名的方剂,如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丸,大黄?虫丸等.清末,王清任对血瘀证治有着重大的阐旨,他着《医林改错》一书,自创新方三十余首如几个逐瘀汤、补阳还五汤、解毒活血汤等,系统阐述了活血化瘀法的理论依据及其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孟氏2用失笑散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失笑散为主,配以当归、香附、肉桂、乌药等,用于心痛偏寒之证;配栀子、牡丹皮、香附、川连、生地之品,用于心热之证;配降香、丹参、香附、延胡索、石菖蒲、大黄等,用于实热瘀阻型心痛;若偏于心虚者,则以党参、熟地、山药、枸杞子、阿胶、茯神、当归等以补其虚.为了充分发挥蒲黄和五灵脂在治疗心血管病方面的作用,二药在炮制上均需以半生半炒之品取其祛瘀生新,畅通血脉之功效.
【病案举例】
孟某某2,男,50岁,鄂城钢铁厂工人患者于1989年8月1日晨6时许,起床入厕,突然昏倒着地,随即家人送职工医院急诊,经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不齐,左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以"冠心病"收住院.经治疗月余,其症时轻时重,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出院,后改以中医治疗.于1989年9月8日来汉求余诊治.初诊:近2年来,经常心胸部阵发性闷痛,有时牵至背痛、心慌、肢体酸软、四肢麻、胀,睡眠一直不好,偶尔眼胞及下肢肿,大便干,小便微黄.
检查:神清、体胖、面浮,眼睑微肿,脉弦滑而促,舌质紫暗,舌下:,
【失笑散加减治心脏病医案、配方】血管粗露色紫,苔灰白而腻.处方:生蒲黄9g,五灵脂12g,薤白9g,法半夏9g,桃仁10g,三七6g,红花9g,生山楂15g,丹参15g,郁金9g,枳壳9g.方服7剂.复诊:自觉诸症明显缓解.查其脉症:面色少华、神差、气短,脉细无力,舌质暗淡、苔白守上方加党参12g,黄芪12g,枸杞子12g,茯苓12g,减用薤白、法半夏、三七.
随证加减依据:上方服10剂,再次复诊,除舌底挟瘀较明显外,其他脉症已基本恢复正常,心电图复查结果亦在正常范围,并能坚持正常工作.后改用复方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4片,以巩固其疗效.
近几年随访多次未复发.
按:胸痛彻背,苔灰白而腻可视为胸阳痹阻,诸阳受气于胸而转行手背,阳气不足故见此症;体胖、面浮,偶尔眼胞及下肢肿,可视为痰湿阻滞,痰浊凌心故见胸闷心悸;血瘀阻滞经络、脉道不利故见肢体酸、麻、胀痛,舌质紫暗,舌下血管粗露色紫;故拟用失笑散、丹参、桃仁、红花、三七、山楂活血化瘀止痛;薤白、法半夏通阳理气、除痰和胃;枳壳行气开胸散结.且患者年已五十,老年体虚故虽先以标实为主,活血祛痰治疗,但其后脉症呈现派虚象,应当兼顾其虚,故拟党参、黄芪以补其气,枸杞子养其阴,茯苓健脾利湿,以期气行瘀散,瘀去血不伤,脾运湿除则神气充沛自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