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儿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医案、配方

儿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 Marshall和 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幽门螺杆菌是近年来认识的一种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的微生物.近年来的综合研究证实:该菌的感染率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入十二指肠后,在正常黏膜上不断繁殖,逐渐侵害黏膜、出现皱褶和肥厚;抑制胃液及十二指肠液的正常分泌,破坏了黏膜正常的防御功能.幽门螺杆菌能迅速水解尿素后产生大量氨,氨能直接或间接地使黏膜细胞受损,这些因素导致了胃及十二指肠的病变.
从传统的中医理论出发,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病乃本虚标实.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胃气虚,湿热内蕴,胃气失和正如李东垣所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诸病之所由生也."况如今独生子女娇惯宠溺,恣食生冷煎炸食品或挑食偏食,致营养失衡,复致外邪趁虚而入,脾胃受损,壅塞中州,气机升降失和,传化失职,不通而痛.而半夏泻心汤以半夏、干姜辛通祛寒化湿;黄连、黄芩苦降泄浊以清湿热,恢复中焦气机之升降,开通寒热之互结,以和胃降逆,除痞止痛;人参、甘草、大枣补脾和中,恢复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诸药合用则虚实标本兼顾,即"寒热并用,调其阴阳,苦辛通降,调理气机,补泻同施,调其虚实".
【临床应用】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儿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医案、配方】李氏在近几年的临床实验中,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本病,获效颇着.58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男性38例,女性20例.2~4岁3例,4~7岁10例,7~16岁45例,病程均超过3月,最长的病程5年以上.全部病例采用《伤寒论》方半夏泻心汤为主,随症加减:黄连、干姜不宜太过,以黄连2g,干姜3g,人参易太子参,余药10g.舌苔厚腻,湿邪偏重,去甘草、人参、大枣之甘寒之品;热邪偏重,舌质红、口苦,胃痛重者,加重清热之黄连、黄芩或加蒲公英;痞胀较甚则加木香、枳壳、陈皮理气以止痛.结果:治愈38例,有效率76%.
【病案举例】
刘某,男,10岁.2005年10月初诊,诉上腹部或脐周无规律性疼痛2~3年,近2月加剧,平时饱胀不思食,晨起口苦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曾做B超及大便常规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本病证属脾虚热扰,脾胃失和.方拟半夏泻心汤为主,寒热并调:半夏10g,川连3g,炒黄芩6g,干姜3g,太子参15g,当归10g,白芍10g,炒六曲10g,木香10g,枳壳10g,甘草6g,7剂.药后疼痛减轻,饮食增加,精神好转,继以上方加茯苓12g、山药12g,去木香,调理4周后,症状消失,1月以后再予呼吸试验检测呈阴性1.
按:半夏、干姜辛通祛寒化湿;黄连、黄芩苦降泄浊以清湿热,恢复中焦气机之升降,开通寒热之互结,以和胃降逆,除痞止痛.人参、甘草、大枣补脾和中,恢复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诸药合用则虚实标本兼顾,即"寒热并用,调其阴阳,苦辛通降,调理气机,补泻同施,调其虚实"实践证明,本方有止痛、止泻、止吐、消痞,提高脾胃消化吸收的功能.
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芩、黄连有对HP菌的杀灭作用,故病证同治,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