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痛泻要方证
【渊源】 《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
【病机】土虚木乘,脾受肝制,运化失常 。
【汤证脉症】
主症: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 。
副症:不思饮食,或身乏无力 。
舌脉: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
【汤证诊断要点】
1.具备主症 。
2.主症合一项副症,加典型舌脉 。
3.常发病于“肝旺”之人 。疾病之轻重与情绪波动有密切关系 。
【禁忌】
1.寒湿困脾之泄泻者禁用 。
2.肠道湿热之泄泻者忌用 。
3.食滞胃肠之泄泻者忌用 。
4.脾气亏虚及肾阳亏虚之泄泻者忌用 。
【汤证辨疑】
1.四逆散证:出自《伤寒论》 。本方证与痛泻要方证皆有腹痛泄泻之表现 。但前者系阳邪下陷所致,其泻有下重感且泄而腹痛不减,为其方证之副症,主症当属“四逆”;而后者则因土虚木乘,运化失常引起,有腹痛必泻、泻必腹痛、泻后觉舒之特点,无下重感及“四逆”症,痛泻为方证之主症 。
2.保和丸证:出自《丹溪心法》 。本方证与痛泻要方证皆见腹痛泄泻,泻必痛减 。但前者以脘腹胀痛为主症,泄泻为副症,且有明显饮食不节史,其泻下物中有不消化之物,气臭如败卵,且嗳腐吞酸,厌食;后者以腹痛必泻、泻必腹痛、泻后稍舒为主症,有情绪不畅史,为土虚木乘所致 。前者舌苔厚腻,脉滑;后者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
3.理中丸证:出自《伤寒论》 。本方证与痛泻要方证皆有腹痛泄泻见症 。但前者系脾胃虚寒所致,除上述见症外,尚有呕吐,腹满,手足不温,其腹痛喜温喜按;后者则因土虚木乘引起,无吐、满、手足不温及腹冷痛之表现,却有腹痛必泻、泻必腹痛、泻后痛减之特点 。前者脉沉迟,后者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
4.藿香正气散证: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证与痛泻要方证均见腹痛泄泻 。但前者因外感于寒,内伤于湿引起,除上述见症外,尚有胸闷呕恶,寒热头痛;后者则系上虚木乘,脾受肝制,运化失常所为,无呕恶胸闷及外感风寒史,有腹痛必泻、泻必腹痛、泻后觉舒但仍痛之特点 。前者舌苔白腻,脉濡;后者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痛泻的要方,现以土虚木乘、脾受肝制、运化失常为基本病机,以汤证诊断要点为依据,主要治疗以下疾病:
1.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及胃肠神经官能症,加葛根、山楂、五味子、茯苓 。
【痛泻要方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2.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急性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加葛根、山楂、黄芩、金银花等,且银花需重剂使用 。
3.慢性肝病伴急性腹泻者,加葛根、山楂、车前子、茯苓、苡仁、白扁豆 。
4.甲亢而腹泻频作者,重用白芍,并加龙骨、牡蛎、夏枯草、黄芩 。
5.溃疡性结肠炎 。若泻下脓血,白多赤少者,加炮姜及小量金银花或黄连;赤多白少者,加大量银花炭,并易白芍为赤芍;后重者,加枳壳或木香 。皆可以第三煎药汁合锡类散灌肠 。
【汤方组成】白术(土炒)三两,白芍(炒)二两,陈皮(炒)一两半,防风二两 。
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久泻者加炒升麻六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