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加减治梅毒医案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皮肤黏膜各个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胎传病毒 。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梅毒医案】TP通常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其表面的黏多糖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 。TP对皮肤、主动脉、眼、胎盘、脐带等富含黏多糖的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借其黏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组织的表面,分解黏多糖造成组织血管塌陷、血供受阻,继而导致管腔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出现坏死、溃疡等病变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根据病程的不同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
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隶属于“疳疮”、“杨梅疮”
等范畴,外染毒邪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故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大法 。
【病案举例】
赵氏观察病例:共观察102例早期梅毒患者,均取自院门诊病例 。诊断标准参考《皮肤性病学》而拟订,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有青霉素过敏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肌注苄星青霉素治疗的53例患者列为治疗组)53例中,男7例,女16例;年龄17~65岁;病程10天~8月;有不洁史者39例配偶传染者14例;1期21例,2期32例;皮损程度以硬下疳为主,男性主要分布在冠状沟,部分分布在阴茎及龟头;女性主要分布在大小阴唇及阴道口处;腹股沟可触及无痛性肿大的淋巴结13例;1期:梅毒皮损取材,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阳性15例;血检:RPR阳性12例(滴度均在1:8以上);2期皮损为斑疹性梅毒疹9例,丘疹性梅毒疹12例,掌跖梅毒疹6例,扁平湿疣5例;腹股沟可触及无痛性肿大淋巴结27例;RPR均阳性(滴度在1:8以上);青霉素过敏者19例 。中医辨证:毒热内蕴型(1期)21例,毒发肌腠型(2期)32例 。对照组49例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1863岁;病程11天~7.5月;有不洁性交史者33例,配偶传播者16例;1期18例,2期31例;皮损分布情况同治疗组;1期梅毒的皮损取材,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阳性13例,抽血:RPR阳性10例(滴度均在1:8以上);2期RPR阳性(滴度均在1:8以上)2期皮损为斑疹性梅毒10例,丘疹性梅毒疹11例,掌跖梅毒疹4例,扁平湿疣6例;腹股沟可触及无痛性肿大淋巴结者26例,RPR均阳性(滴度在1:8以上) 。
治疗方法:治疗组:米诺环素(美满霉素)100mg,每日2次,连服25天;泼尼松(强的松)10mg,每日3次,连服3天 。中医辨证治疗:①毒热内蕴型:起病较急,患处发红肿胀,溃烂成疮,脓汁臊臭;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脉弦数,舌质红,苔薄黄 。治宜:泻火解毒 。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 。药物组成:黄连10g,焦栀子10g,金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土茯苓15g,炒槐花15g②毒发肌腠型(2期):周身可见多形性皮损,如斑丘疹、玫瑰疹等,并伴有全身不适,微痒,乏力,咽痛,骨节酸痛等,脉细数,舌质淡红,荅少 。治宜托毒外出,消瘀止痛 。方用桔梗解毒汤加减 。药物组成:土茯苓60g,黄芪15g,芍药15g,大黄10g,甘草15g,桔梗10g,玄参10g,威灵仙10g,川芎10g以上药物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15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分2侧臀部深部肌注,共5次泼尼松10mg,每日3次,连服3天 。两组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菌药物,疗程结束后第1、3、6、9、12、18、24、36月进行临床体征检查及复查RPR 。
治疗结果:治疗组53例中,临床治愈5例,无效1例;血清治愈4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8.11% 。对照组49例中,临床治愈49例 。血清治愈47例,血清无效2例,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治疗组中4例头痛、眩晕,3例恶心及胃部不适,但均未影响治疗 。
按:中医学认为外染毒邪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本观察病例根据患者体质和疣体的大小,结合全身临床表现辨证分为两型进行辨证论治,同时配合西药米诺环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米诺环素为第二代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菌活力高,临床耐药率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避免青霉素过敏性反应,提高疗效,有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的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