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痤疮医案

痤疮 , 俗称“青春痘” , 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人群 , 好发于面颊、前额、胸部等皮脂旺盛的部位 。
西医学认为 , 该病是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致使皮肤中双氧睾丸酮增加 , 皮脂分泌旺盛 , 毛囊角化过度形成栓塞 , 而毛囊内痤疮杆菌繁殖产生多种酶 , 分解皮脂形成脂肪酸引起炎症反应 。一般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 , 发作严重时可出现结节囊肿甚至瘢痕 。不仅给患者带来局部的疼痛不适 , 而且给人以肮脏污浊的印象 , 常会使患者心理产生一定的恐惧感或自卑感 。若早期处理不当 , 会形成永久瘢痕 , 给患者带来终生难以消除的遗憾 。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痤疮医案】痤疮 , 中医称之为“粉刺”、“面疮”、“酒刺”等 。其病因为患者素体阳热偏盛 , 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 , 营血日渐偏热 , 血热外壅 , 气血郁滞 , 蕴阻肌肤而发;或因过食辛辣油腻之品 , 肺胃积热 , 循经上薰 , 血随热行 , 上壅于胸面 。若病情日久不愈 , 气血郁滞 , 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 , 久蕴不解 , 化湿生痰 , 痰瘀互结 , 致使粟疹日渐扩大 , 或局部出现结节 , 累累相连 。治疗上宜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
【临床应用】
胡氏观察病例:30例 , 男17例 , 女13例;年龄15~25岁 , 平均20岁;病程1~8年 , 平均4年;皮损分布以颜面为主 , 可累及前胸及后背 。
治疗方法: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味 , 药用:地丁20g , 天葵10g , 金银花15g , 蒲公英15g , 菊花6g , 黄连6g , 黄芩12g , 黄柏10g , 栀子10g , 皂角刺10g , 赤芍10g 。胃热加大黄6g , 茵陈12g痰热瘀结加半夏10g , 陈皮12g , 夏枯草15 , 丹参15g水煎早晚分服 , 每日1剂 , 再将药渣加清水煮沸后熏洗患处 , 在用药的同时嘱患者及时清除面部油脂 , 确保毛囊皮脂腺通畅 , 少食辛辣厚味 , 多食水果蔬菜 , 保持大便通畅 , 心情愉快 。
治疗结果:痊愈21例:囊肿消退 , 症状消失;显效9例:囊肿基本消退 , 症状明显减轻;无效0例:皮损无消退 。总有效率100%痊愈病例中 , 1个疗程治愈17例 , 2个或2个以上疗程治愈4例 。
按: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 , 方中地丁、天葵解毒散结为主 , 金银花、蒲公英、野菊清热消痈为辅;黄连解毒汤系《外台秘要》方 , 用黄连泻心胃之火为君 , 黄芩为臣泻肺火 , 黄柏为佐泻肾火 , 栀子为使泻三焦 , 并导热下行 , 两方合用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 , 泻火消痈 , 活血散结之功 。正合痤疮病因病机 , 故治疗有效 。
【病案举例】
夏某 , 女 , 22岁 , 1994年5月8日初诊患者颜面起粉刺、丘疹5年 , 加重2年 , 曾外用粉刺一扫光、面康净治疗 , 效果不佳 。患者嗜食辛辣 , 口苦口臭 , 食欲旺盛 , 舌质红苔黄腻 , 脉滑数皮肤科检查:颜面油性脂溢 , 散见粉刺、丘疹、结节 , 兼有囊肿 。西医诊断:寻常痤疮 。中医辨证:湿热火毒 , 蕴蒸颜面 。治宜清热化湿 , 消肿散结 。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 , 药用:茵陈、白花蛇舌草各30g , 当归、赤芍、浙贝、天花粉、玄参各12g ,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芷各10g , 水煎服 , 日1剂 。服药7剂后丘疹消退 , 结节缩小 , 油腻已减 。上方加枇杷叶15g , 继服14剂 , 大部分皮损消退 , 偶有新发皮损 , 嘱用黄连上清丸、大黄?虫丸以善其后 。
按:寻常座疮 , 中医称之谓“肺风粉刺” , 多属肺经血热为患 。
本例患者素嗜辛辣 , 面覆油垢 , 苔腻 , 脉滑 , 系脾胃湿热上蒸颜面 , 投以黄连解毒汤清热燥湿 , 加用当归、赤芍、浙贝、天花粉消肿散结 , 诸药配伍 , 正中病机 , 故获痊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