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加减治肝硬化腹水医案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 。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 。
它是严重和不可逆的肝脏疾病,我国城市50~60岁年龄男性组肝硬化年死亡率为112/10万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国内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常见 。在国外,特别是北美、西欧则以酒精中毒最多见 。肝硬化的起病和病程一般缓慢,可能隐伏数年至十数年之久(平均3~5年) 。起病时可无症状,病情逐渐发展,到后期出现两大类主要症状,即肝功能衰退和门静脉高压症 。此时可出现黄疸、腹水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临床分类也以是否出现上述表现将肝硬化划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相当复杂,最基本的始动因素是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 。血清白蛋白减少是引起水钠潴留的重要因素,门静脉高压是使水分主要潴留在腹腔内的主要原因 。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臌胀”范畴,多因感染蛊毒,或情志所伤,或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黄疸积聚失治误治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积于腹内而形成,属本虚标实证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调节血运 。肝郁不达,日久伤阴肝阴不足,阴损及阳,脾阳不振,水湿内停 。阴虚而致脾虚水停为本病发病机制,其治疗原则为标本同治,攻补兼施,重视安正祛邪,柔养肝阴 。
【临床应用】
刘氏等应用一贯煎配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肝阴虚证3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保肝、支持疗法及速尿,安体舒通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贯煎方随症加减 。基本方:沙参、麦冬、当归各10g,生地30g,枸杞子12g,川楝子5g黄疸者,加茵陈、栀子;兼湿热甚者,加黄连、黄柏;大便不通者,加大黄、麻子仁;腹水量多者,加大腹皮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组24小时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腹水消退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
尤氏运用柔肝养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g,生地10g,当归10g,枸杞子12g,川楝子10g,白芍12g,牡丹皮10g,丹参20g,猪苓、茯苓各15g,大腹皮15g,泽兰、泽泻各20g 。黄疸严重者加茵陈、金钱草、青蒿;胁痛者加柴胡、元胡,食欲不振加莱菔子、鸡内金、砂仁;出血者加茜草、三七、旱莲草等 。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8例,有效27例,无效3例(其中1例死亡) 。总有效率为9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平均10天,饮食改善平均12天,黄疸消退平均6~8天,腹水消退平均14.5天,肝功能恢复正常平均33天 。
【病案举例】
(1)患者,男,51岁,2005年1月11日初诊患者乙型肝炎病史10年,肝硬化腹水3年,自觉腹胀,二便不畅,口燥心烦,晨起眼睑浮肿,午后消失 。B超示:肝弥漫性病变;门脉增宽;脾大;少量腹水 。查其舌红少津,脉弦细稍数 。证属肝瘀脾虚、阴虚内热,拟滋阴柔肝、软坚散结 。处方:当归15g,生地20g北沙参30g,麦冬30g,枸杞子30g,川楝子6g,灵芝草15g,生黄芪50g,猪苓30g,泽泻20g,茯苓皮30g,鳖甲10g,龟板10g,山药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间断服药3个月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复查B超门脉宽度较前减小,未见腹水 。
按患者病久不愈,肝脾两伤,阴津不能上承,故口燥;阴虚内热,则心烦,舌红少津;脉弦细稍数为肝肾阴亏、热扰营血之象 。故以一贯煎加鳖甲、龟板滋肝肾,养阴血,兼以软坚;以生黄芪、猪苓、泽泻等益气养阴利水 。
(2)患者,男,73岁,2005年9月27日初诊家属代诉患者因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半年余,确诊原发性肝癌晚期一月余 。现肝区疼痛,腹胀大不得卧,自觉喘憋心悸,小便黄少口欲饮查其面色黑,腹胀如鼓,双下肢及阴囊肿(+++),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证属肝郁脾虚、肾阴不足之证,治以滋阴疏肝,健脾利水 。处方:当归15g,生地15g,熟地30g,北沙参30g,麦冬30g,枸杞子40g,川楝子6g,太子参30g,生黄芪50g,防己15g,白茅根30,猪苓50g,阿胶珠10g,半枝莲30g,元胡10g,茯苓皮30g,半边莲30g,肉桂5g,山萸肉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此方服15剂后,患者自觉诸症悉减,腹围缩小,无明显喘憋,小便增多,口不渴,下肢肿渐消 。上方减猪苓、阿胶珠、茯苓皮、半枝莲,加用灵芝20g、杏仁12g、半夏12g、天冬15g 。继服10剂 。患者至今每月一诊,均以一贯煎为主方加减,现食纳正常,居家疗养 。
按此患者为肝癌晚期、肝硬化腹水,曾长期利水保肝治疗,因攻下逐水太过,伤津耗液,以致肝肾阴亏 。故治以一贯煎滋肝肾、养阴血以增其本,但其标实之证仍需消除,则以利水之药中佐以肉桂温补脾肾,二诊之后虽腹水未能完全消除,仍减去利水药,是以患者自觉症状为依据,亦是遵照《素问·至真要大论》“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力求使其带病延年66
(3)患者,男,43岁,1994年8月6日初诊5年前患病毒性肝炎 。近1年来经常肝区疼痛,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有时低热 。经某医院查肝在肋下约2.5cm,剑下3.5cm,质硬,脾在肋下约4cm,腹水征(+++),肝功:ALT250U,TTT8U,总蛋白6.3g/dl;白蛋白2.8gdl;球蛋白3.4g/d;A/G倒置;B超检查肝硬化并腹水,腹水中量腹水检查:漏出液 。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经用中西药利尿,病情无明显好转 。刻诊面色滞黯,萎黄无华,神疲乏力,腹大胀满,腹壁青筋显露,口燥心烦,手心发热,牙龈出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舌红绛少津,脉弦数 。证属肝肾阴虚,气血瘀滞 。治宜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处方:沙参、当归、枸杞子、川楝子、柴胡枳壳、三棱、莪术、赤芍各12g,生地、麦冬各15g,鳖甲(先煎)、牡蛎(先煎)、茯苓各30g,青皮、鸡内金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在上方基础上,稍事增减,共治疗4个月后,腹水全消,精神转佳,胃纳增加,二便调和,复查肝功正常,肝在剑下约1cm,质软,脾在肋下cm,追访1年未复发 。
按臌胀起病于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本病复发初起属实中有虚,因此用药遣方,勿求速效,万勿攻代过猛,自求祸耳,要遵守“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 。本例多由攻下逐水太过,伤津耗液,致肝肾阴亏,用药从滋肝肾,养阴血为主,少佐化瘀利水而奏效
【一贯煎加减治肝硬化腹水医案】(4)患者,男,42岁,教师 。2004年3月1日初诊 。右胁部胀闷隐痛,乏力1年 。曾患“乙肝”病史5年多次查B超示:“肝硬化并少量腹水”,乙肝两对半示“小三阳”,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丙氨转氨酶均正常 。症见:右胁隐痛,疲乏,面色黧黑,舌质红,苔根黄腻厚干燥,脉虚弦 。此肝肾阴虚肝郁内热证 。治宜养阴和营,疏肝理气,兼以软坚化积,清利湿热 。处方:柴胡6g,枸杞、麦冬各20g,当归、枳壳各12g,川楝子10g,熟地、沙参各30g,茵陈、白花蛇舌草各30g,炙龟板(先煎)30g,炙鳖甲(先煎)5g,水蛭(打粉吞)2g,3剂 。
患者前后续服60余剂,诸症消失,舌苔厚腻已退,舌质淡红,面色润泽 。
按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肝气郁而胀,柴胡量少而疏之,配熟地防柴胡伤肝阴太过,肝气胀甚,更当疏肝柔肝 。本例胁痛日久,乏力,胸闷,乃肝气怫郁,湿热蕴结,故当以茵陈、白花蛇舌草,清利湿热解毒,更加血肉有情之品,龟板、鳖甲,柔肝软肝之用,体阴而用阳,软坚化积,水蛭破血通络消结,主以一贯煎滋养肝肾 。庶期肝之阴血得充,肝郁得疏,病得向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