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加减治颈椎病医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 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 , 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 , 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 , 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 如椎节失、 ,  , 
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 , 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 , 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 , 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 , 在以后逐渐加重 , 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 。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 , 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 , 以一个类型为主暨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 , 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 所以说症状是非常丰富 , 多样而复杂的 。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 , 发病时间长短 , 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 。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 , 多数能自行恢复 , 时轻时重 , 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 , 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 。如果疾病久治不愈 , 会引起心理伤害 , 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 , C3~C6、C6C受力最大 , 因此 , 颈椎病的发生部位在这些节段较为多见有统计表明 , 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 , 60岁左右则达50% , 70岁左右几乎为100% , 可见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
临床上常根据其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分为五型:①颈肌型病变:颈肩肌群软组织损伤、气血郁滞;主要症状颈部强直、疼痛 , 或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受限;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②神经根型病变:稚间孔变窄致颈脊神经受压 , 多见于C4~C;主要症状:早期症状为颈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 此疼痛和麻木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和支配区放射 ,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 , 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③椎动脉型病变:由于骨刺血管变异或病变导致供血不足 。主要症状:发作性眩晕 , 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 , 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下肢突然无力猝倒 , 但是意识清醒 , 多在头颈处于某一位置时发生;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 。④交感神经型病变:各种颈部病变激惹了神经根、关节囊或项韧带上的交感神经末梢 。主要症状: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眼胀、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 , 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等;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⑤脊髓型病变:颈部病变导致脊髓受压、炎症、水肿等 。主要症状:下肢麻木、沉重 , 行走困难 , 双脚有踩棉感;上肢麻木、疼痛 , 双手无力、不灵活 , 写字、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 , 持物易落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 , 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 。
颈椎病属中医学“骨痹”、“血痹”、“眩晕”、“项强”、“颈肩痛”
等范畴 。《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风雨寒热 , 不得虚 , 邪不能独伤人 , 此必因虚邪之风 , 与其身形 , 两虚相得 , 乃客其形 。”指出风寒湿邪 , 乘虚侵入人体 , 引起气血运行不畅 , 经络阻滞 , 日久瘀血 , 深筋骨关节 , 而形成痹证 。《素问·上古天真论》谓:“五八肾气衰 , 七八肝气衰 , 筋不能动 。”或年老体衰 , 肝肾亏虚 , 筋骨失健 , 筋弛骨萎 , 气血不足 , 循环不畅;或因年迈体虚 , 复遇风寒侵袭 , 从而经络受阻 , 气血运行不畅 , 筋肉僵硬疼痛而发病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 ,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病之内因 , 而感受外邪、劳损、外伤为诱因 , 引起气 ,  ,  , 
血运行不畅 , 日久瘀血内阻 , 致使气滞血瘀而出现疼痛、麻木诸症 。颈椎之病 , 不论在脏腑、经络 , 或在皮内、筋骨均离不开气血 , 气血之于形体 , 无处不至 。瘀血阻脉 , 不通则痛瘀血不除 , 新血不生 , 气虚不行 , 血运不畅 , 荣养失职 , 而致不荣则痛和肢麻等症 。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 。
【临床应用】
罗氏采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 , 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颈椎病45例 ,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组4例均为1991年6月~1994年6月的门诊病人 。其中男27例 , 女18例;年龄42~76岁;病程最短者8天 , 最长者22年 , 平均23个月;全部病例初诊时摄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摄片 , 显示椎体前、后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42例 , 生理曲度平浅25例 , 反张12例 , 椎间隙狭窄31例颈韧带钙化15例全部病例均用身痛逐瘀汤加味:秦艽10g , 川芎6g , 桃仁10g , 红花10g , 羌活8g , 没药10g , 当归10g , 五灵脂10g , 香附10g , 牛膝10g , 地龙10g , 威灵仙10g , 葛根20g , 甘草6g 。上肢麻木疼痛较剧者加桂枝10g , 桑枝10g;肩背疼痛较剧者加姜黄10g.水煎服 , 每日1剂 。服药时间最短者15天 , 最长者52天 , 平均28.5天 。治疗效果45例中 , 优18例 , 占40%;良19例 , 占42.2%;有效6例 , 占13.3% , 无效2例 , 占4.5% 。总有效率为95.5% 。
买买吐松等自2000~2004年采用清代名医王清任之名方身痛逐瘀汤加减化裁内服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14例 , 获得满意疗效治疗组104例 , 其中男54例 , 女50例;年龄最小18岁 , 最大71岁 , 平均40.5岁;病程2个月以内60例 , 6个月以内32例 , 1年以内10例 , 1年以上2例 。分类:颈椎病20例 , 颈椎间盘突出症10例 , 肩关节周围炎12例 , 腰肌劳损8例 , 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 腰椎骨质增生症12例 , 腰骨性关节炎12例 。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化裁治疗 , 水煎内服剂每日1剂 , 早晚分服 , 并使用全自动中药熏蒸床加入身痛逐瘀汤化裁方煎煮预热20分钟后 , 患者入舱 , 舱温45℃ , 时间为30分钟 , 每日1次;出舱后药渣棉布包趁热外敷患处20分钟 , 10天为1疗程 。内服药秦艽15g , 羌独活各10g , 鸡血藤30g , 当归20g , 川芎15g , 桃仁20g , 红花20g , 牛膝20g , 香附10g , 茯苓15g , 猪苓0g , 防已10g , 乌梢蛇20g , 地龙15g , 没药15g , 五灵脂15g , 延胡索2g , 三七10g熏蒸外敷药用:在内服中药方基础上加用香樟木50g , 苏木50g , 透骨草50g , 伸筋草30g , 路路通30g , 白芷30g , 大血藤30g千年健30g , 桂枝30g , 木瓜30g , 威灵仙30g , 附子20g , 马钱子20 , 制川草乌各20g , 细辛20g , 五加皮20g , 海桐皮20g , 艾叶20g 。结果治愈42例 , 有效55例 , 无效7例 , 总有效率93.26% 。
张氏等1998年1月~2002年8月用牵引与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颈椎病103例 , 疗效满意 。103例颈椎病患者中 , 男64例 , 女39例 , 年龄35~65岁 , 平均52.13岁;病程小于年36例 , 1~5年54例 , 6~10年以上的13例;临床分型 , 混合型34例 , 椎动脉型52例 , 神经根型17例 。药物组成:秦艽30g , 川芎24g , 桃仁30g , 红花30g , 羌活15g , 没药10g , 当归30g , 五灵脂10g , 香附15g , 牛膝30g , 地龙15g , 甘草10g , 白芥子15g , 延胡索15g , 透骨草15g , 将药物粉过40~60目筛 , 用食醋浸泡10分钟后 , 加热40~45℃ , 装在10cm×16cm沙布袋 , 不滴药液为适 , 置于颈后部位压痛点 , 采用红外线灯密封式照射 , 根据病人对热的耐受力 , 调整灯的高度 , 每次20~35分钟 , 每个药袋约重450g , 用4次后废掉 。牵引:中国产b9-12型经络导平仪 。连接坐式牵引仪 , 以坐位枕式 , 角度依颈椎病变部位调整 , 每次20分钟 。牵引与醋药疗法 , 依上述程序 , 每日1次 , 12次为1个疗程 。1疗程38例 , 2疗程52例 , 3疗程13例 。治疗结果痊愈20例(19.4%) , 好转77例(74.8%) , 无效6例(5.8%) , 总有效率为94.2% 。
徐氏等2006年1月~10月采用身痛逐瘀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 , 并对其疗效及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选择我院住院的颈椎病患者40例 , 其中男性15例 , 女性25例;年龄30~68岁 , 平均49.85岁;病程7天~28年 , 平均4.85年平均住院20.57天治疗方法 , 所有患者均予身痛逐瘀汤口服:秦艽1g , 当归12g , 川芎12g , 桃仁10g , 红花10g , 羌活12g , 没药6g , 川牛膝10g , 五灵脂10g , 香附10g , 地龙10g , 甘草6g 。上肢疼痛麻木甚者加桂枝10g , 桑枝12g颈肩痛甚者加姜黄10g;兼气虚者加黄芪30g 。每日1剂 , 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同时配合牵引:电脑牵引床 , 患者取坐位 , 解开领口 , 静坐于牵引椅上 , 全身放松 , 呼吸调匀 , 头部略前倾 , 套上颈牵引托行颈部牵引 , 牵引第1、2次时重量为3~5kg以后逐步加重牵引量 , 最多不超过10kg , 每日1次 , 每次20~30分钟 , 10天为疗程 , 连续2个疗程 。
临床总体疗效本组40例 , 临床治愈8例(20%) , 显效21例52.5% , 有效10例(25%) , 无效1例(2.5%) , 总有效率97.5% 。
胡氏近年以加减身痛逐瘀汤并针刺方法 , 对门诊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予以辨证施治 , 初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门诊收治的全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 均采用加减身痛逐瘀汤并针刺方法治疗 。病历完整者计98例 , 其中男54例 , 女44例;年龄25~72岁 , 平均51.68岁;病程.5~24年 , 平均6.32年 。
药用加减身痛逐瘀汤 , 由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生地、川芎、红花、桃仁、香附、穿山甲、没药、地龙、威灵仙、葛根、丹参、甘草等组方 。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党参;血瘀甚者重用红花、桃仁;疼痛甚者重用穿山甲、没药;麻木甚者重用地龙、威灵仙;颈部活动受限明显者重用葛根、丹参 , 俱随症适量使用 。水煎服每天1剂 , 共4周 。针刺 , 取穴为颈夹脊穴、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行针得气 , 
后 , 留针10分钟 , 行针1次 。共留针30分钟一般多用平补平泻手法 。年老体弱者以补法为主 。每5天后停2天 , 共4周结果 , 经该方法治疗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 , 治愈64例 , 占65.31%;好转27例 , 占27.55%;无效7例 , 占7.14% 。总有效率为92.86% 。对其中治愈64例 , 分别在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 。接受随访59例 , X线摄片复查显示 , 部分患者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定或骨赘得到控制 , 按以上标准判定 , 治愈51例 , 为86.44%;7例时有轻微不适 , 为11.86%;经常发作1例 , 为1.7% , 即复发8例 , 复发率为13.56% 。
【典型病例】
1.彭某某 , 男 , 48岁 , 会计 。半年来渐感左上肢麻木胀痛 , 夜间尤甚 , 活动欠灵活 。经院外中西医治疗无效 , 加重10天 。于1993午11月23日来我院诊治 。查左上肢活动受限 , 肩胛上角及肩周有压痛 。左手握力下降 , 压头试验(+) , 牵拉试验(+)实验室检查:血沉28mm/h , 类风湿因子(-) , 抗“0”(-) , 肩关节线摄片无异常 。
颈椎正侧位、双斜位摄片显示:颈椎前后缘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 椎间隙狭窄 。舌质暗、苔薄白 , 脉沉弦 。用身痛逐瘀汤加味:秦艽10g , 川芎6g , 桃仁10g , 红花10g , 羌活8g , 没药10g , 当归10g , 五灵脂10g , 香附10g , 地龙10g , 桂枝10g , 葛根15g , 片姜黄10g , 甘草6g每日1剂 , 服药5剂后疼痛明显减轻 。共服药35剂后症状和体征均消失 , 恢复正常工作 , 随访10个月 , 未见复发 。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颈椎病医案】2.     潘某某 , 男 , 34岁 , 鄞县姜山头人 。1995年4月3日首诊 。主诉:腰痛牵引至右下肢 , 坐立不适 , 起卧不易 , 曾在杭州、余姚等医院治疗 , 病痛仍然不减 , 已近2个月 。刻诊:由其父搀扶人室 , 步履艰难 , 痛楚貌 。检查:L~S1处压痛明显 , 跟腱反射减弱 , 跖屈力减弱 , 右直腿抬高试验小于30度 。随带CT片显示:L5S1椎间盘突出 。诊断:L~S椎间盘突出(右腰腿痛 , 瘀血型 。治法:通经活络、活血止痛 。针刺:先取“掌基穴” , 每隔5分钟捻转1次 , 取坐位 , 嘱其微屈伸腰部 , 20分钟后起针;然后取俯卧位(俯卧) , 针双肾俞穴、双气海穴、右环跳穴、右承扶穴、右殷门穴、右委中穴、右承山穴、右昆仑穴 。留针20分钟 , 间行提插捻转2次 。出针后 , 在肾俞穴与气海穴及右髂脊下缘加拔火罐 。起罐后 , 以双手掌交加按压腰部 , 然后以拿捏手法施以双下肢 。首次治疗后 , 患者顿觉轻松 , 腰能挺直 , 步履轻松 。处方身痛逐瘀汤加减5剂 , 吲哚美辛20片带回内服1995年7月7日复诊 , 告知:其腰腿痛明显减轻 , 起卧不用人帮忙 。又施以针刺、拔罐、按捏 , 然后处以中药 。先后治疗3次即获痊愈嘱其休息调养1个月 , 逐渐恢复劳动 。其后每日劳作 , 但腰腿痛至今未有发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