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加减治雷诺病医案

雷诺综合征是指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 。常于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病 , 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 。一般以上肢较重 , 偶见于下肢 。多见于女性 , 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0.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 , 绝少超过40岁大多数见于寒冷的地区 。好发于寒冷季节 。病人常在受冷或情绪激动后 , 手指皮色突然变为苍白 , 继而发紫 。发作常从指尖开始 , 以后扩展至整个手指 , 至掌部 。伴有局部发凉、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减退持续数分钟后逐渐转为潮红、皮肤转暖 , 并感烧样胀痛 , 最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热饮或a , 
喝酒 , 暖和肢体后 , 常可缓解发作 。一般地 , 解除寒冷刺激后 , 皮色由苍白、青紫、潮红阶段到恢复正常的时间大至为15~30分钟少数病人开始即出现青紫而无苍白阶段 , 或苍白后即转为潮红 , 并无青紫发作时桡动脉搏动不减弱 。发作间歇期除手指皮温稍冷和皮色略苍白外 , 无其他症状 。病程一般进展缓慢 , 少数病人进展较快 , 发作频繁、症状严重、伴有指(趾)肿胀 , 每次发作持续1小时以上 , 环境温度稍降低、情绪略激动就可诱发 。严重的即使在温暖季节症状也不消失 , 指(趾)端出现营养性改变 , 如指甲畸形脆裂皮垫萎缩、皮肤光薄、皱纹消失、甲指尖溃疡偶或坏 。但桡动脉始终未见减弱 。
中医学中无此专有病名 , 一般归属于“四肢逆冷”、“血痹”等范畴 。在一些经典中医书籍中可见到与本病相类似的记载 , 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卧出而风吹之 , 血凝于肤者为痹 。”首次提到外风、血瘀为本病之病因病机 。嗣后《伤寒论》提到:“手足厥寒 , 脉细欲绝者 , 当归四逆汤主之 。”开治疗本病之先河 。《诸病源候论》进而指出:“经脉所引皆起于手足 , 虚劳则血气衰损 , 不能温其四肢 , 故四肢逆冷也 。”对病因病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为中医学认识本病打下了基础 。
近十余年来本病的中医药治疗逐渐引起重视 。现代医家在整理、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 对本病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如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其诱发因素多为寒冷刺激 , 其根源皆因素体阳气虚弱 , 所累及脏腑主要为心、肝、脾、肾四脏 。针对临床表现的不同症状 , 辨证分型正逐步趋向一致 。治疗法则也从温经散寒法扩充为益气活血、养血通脉、活血化瘀、温通肾阳等诸法 。
【典型案例】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雷诺病医案】1.周某某 , 女 , 29岁 , 工人 。1988年11月4日初诊 。双手指麻木、疼痛、皮色变化3年 , 经某医院诊为“雷诺病” , 屡进中、西药治疗 , 无明显效果 , 遂来求治 。患者诉平素身体健康 , 无任何杂病 , 惟有双手食、中、无名指麻木、疼痛 , 若遇月经前3~5天 , 或精神不佳寒冷刺激时 , 手指表面皮肤颜色发生变化:先变为苍白色 , 继之紫绀 , 随后呈鲜红色 。舌淡红 , 苔薄白 , 脉沉细 。此因气血运行不畅 , 实滞脉络不通所致 。治以行气活血 , 祛瘀通络 。方选身痛逐瘀汤加味:秦艽15g , 川芎8g , 桃仁10g , 红花8g , 羌活10 , 没药8g , 五灵脂10g , 香附8g , 牛膝15g , 地龙15g , 当归15g , 甘草6g , 细辛5g , 路路通10g5剂 , 水煎分2次温服 。嘱保持手部温暖 , 解除思想顾虑 , 月经期停服 , 以事缓图 。药后手指麻木、疼痛、皮色变化均减轻效不更方 , 续服25剂 , 病告痊愈 。
按:全方具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利痹止痛之功效 , 因而治疗多种由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所致的病证 , 收效较佳 。此类病证 , 虽以痹阻经络为主 , 但兼证亦不少见 , 故临证运用时 , 应根据病情的虚实寒热 , 在祛瘀通络的基础上 , 辨治兼证 , 酌配相应的治法与药物 , 方能提高疗效
2.姜某 , 女 , 42岁 , 吉林省德惠市人 , 1995年12月4日初诊 。患者双下肢麻木10余年 , 近2年发现四肢末端对称性苍臼 , 手足凉 , 指尖刺痛 , 手指较重 , 足趾较轻 , 天暖时发作较少 , 发作时受情绪波动影响较明显 。双手背皮色暗红 , 指甲灰裂变形 , 指垫消瘦 。既往有长年水 。 , 、
田耕作史 。其姐有雷诺病病史 , 经检查各项化验指标正常 , 检查甲皱微循环障碍 , 血流变慢 。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雷诺病 。用过多种扩血管药 ,  , 
及三七片、丹参片等 , 但病情不见好转 , 故寻中医治疗查舌质暗红 , 有少许瘀斑 , 苔薄黄 , 脉细涩 。中医学辨证为四肢逆冷 , 寒凝血瘀型 。
拟温阳祛寒 , 活血化瘀法治疗 。选补阳还五汤与身痛逐瘀汤化裁 。处方:赤芍15g , 川15g , 黄芪50g , 当归尾20g , 牛膝15g , 桃仁15g , 红花15g , 水蛭10g 。上方服用3剂后 , 麻木及疼痛明减轻 , 但肢寒不减 。复诊后 , 以原方加肉桂10g , 白芥子15g , 继服20剂 , 肢体得温 , 诸症明显好转 。而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服用15剂 , 至1996年2月中旬停药 , 肢端皮色红润 , 时有麻木 , 遇冷水再不疼痛 。因患者不愿继续服汤剂 , 改用参桂再造丸加强力天麻杜仲丸 , 经服2个月 , 而告痊愈 。
按:本证属寒邪客于经脉而伴有血瘀证候 , 患者长年从事水田耕作 , 久居寒湿之地 , 致使寒凝络阻及肝气郁滞不舒 , 故气不得运而致血 ,  ,  , 
瘀 , 血流受阻、不能达四末而致诸症 , 脉络受阻 , 血运不畅 , 肤甲失养 , 爪甲变形诸症 。临床以温经祛寒 , 活血化瘀诸药 , 温阳祛寒 , 益气行血而奏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