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小儿腹痛医案、配方

小儿腹痛
腹痛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胸骨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统称腹痛.
因为婴幼儿不会用言语准确表达,所以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应学会通过小儿的各种异常表现,来估计引起腹痛的可能原因,及时做相应处理,减少孩子的痛苦及不必要的损失.
小儿急性腹痛常见原因及其特点有如下几种:(1)蛔虫症:此病患儿多有进食不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水果冲洗不够甚至不洗,表现为平时虽吃饭正常但仍很消瘦.当环境改变或小儿发烧、腹泻、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常伴有呕吐,甚至可吐出蛔虫.
(2)急性阑尾炎:起病较急,腹痛以右下腹为重,用手按小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常伴有恶心及呕吐,然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39℃左右.
(3)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腹痛时可以在腹部触到一固定包块,压痛明显,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呕吐,尤以在发病后2~12小时出现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有时呈深红色血水样大便.
(4)嵌顿疝: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造成了腹痛.如果不能送还,肿物不消失且出现腹痛,孩子会阵发性哭闹、腹胀和呕吐,时间长后肿物表面皮肤肿胀、发热,压痛明显,则无疑是发生了嵌顿疝,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5)肠痉挛: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
(6)细菌性痢疾: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应以送至医院治疗为宜.
(7)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伴有全身的症状.首先表现为皮肤紫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臀部,以踝、膝关节处明显.在此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肚子软.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
"胃脘痛"病证名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凡婴儿出生后,无故啼哭不止,或夜间啼哭,多是腹痛.临床分寒实腹痛、积热腹痛、伤湿腹痛、积痛、虫痛、锁肚痛、盘肠钓痛、症瘕痛、虚寒腹痛等.
【临床应用】
近年来,陆氏4运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慢性腹痛36例,疗效满意.36例中,男孩25例,女孩11例;年龄均在3~9岁之间;病程数月至数年.治以加味半夏泻心汤:半夏5g,干姜3~5g,黄连3~5g,黄芩10g,党参10g,枳壳10g,元胡5g,大枣3枚,甘草3g加减:舌质红、苔黄者,干姜用3g,黄连用5g;舌淡红,苔白者,干姜用5g,黄连用3g每日1剂,煎服,分2~4次服.6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34例,好转2例,治愈率94.4%.好转的2例是因不能按要求服药.
【病案举例】
(1)孙某某,女,5岁.1995年夏初诊.患儿腹痛反复发作3年,无任何诱因,无规律,曾于医院就诊,做腹部B超、上消化道钡透,均未发现异常;外科检查后怀疑是小肠压迫腹内某个小血管引起痉挛性疼痛.每次腹痛半小时左右,疼痛甚;活动受限,腹部按摩效果不显,无呕吐、腹泻等症,舌淡红、苔薄白,两脉细.证属肠胃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拟辛开苦降,行气止痛.给予加味半夏泻心汤.处方:党参10g,半夏5g,黄连3g,干姜5g,黄芩5g,枳壳10g,元胡5g,大枣3枚,甘草3g服药3剂后,腹痛消失,至今未复发.
按: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经脉未盛,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肠胃功能较脆弱,饮食、起居稍有不当,就会出现功能失调、气机不畅.
小儿慢性腹痛的发生既无虫症、食积等诱因,也与进食冷、热无关,全无规律可循;腹痛发生时,在腹部也查不出明显阳性体征;腹部按摩、热敷稍可缓解疼痛.这说明小儿慢性腹痛的病机是肠胃功能失调,气机不畅.
治疗小儿慢性腹痛重在调理肠胃功能,使气机通畅,腹痛自消.加味半夏泻心汤的药物是寒热并用,功能是辛开苦降、行气止痛,这正针对了小儿慢性腹痛的病机,所以,临床疗效非常满意.
(2)陈某,男性,6岁.2000年6月5日就诊因上腹痛2周,伴返酸嗳气,饥饿时明显,胃纳差.体检:舌红,苔黄腻,脉数,上腹略饱满,剑突下轻压痛,未及包块.胃肠钡餐透视考虑十二指肠炎.证属中焦寒热错杂,给予半夏泻心汤加枳壳、瓦楞子、海螵蛸,2剂,明显好转,再服2剂,诸症皆愈3.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小儿腹痛医案、配方】按:胃脘痛、舌苔黄腻为半夏泻心汤用药指征;如伴"水谷不化,心烦不得安"则加重甘草(即甘草泻心汤)?虚缓急;如脉迟、舌苔白,属寒性腹痛者,半夏泻心汤去黄芩用桂枝(黄连汤),疗效也佳.如腹肌紧张,则属大陷胸汤证,或需外科处理,不宜用本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