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大陷胸丸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病发于阳 , 而反下之 , 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 , 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 所以成结胸者 , 以下太早故也 。结胸者 , 项亦强 , 为柔痉状 , 下之和 , 宜大陷胸丸 。
【诠释】病发于阳 , 阳者 , 太阳之表.应从汗解 。无可下之证 , 不宜用下法 , 若有可下之证 , 亦应遵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 。今反用下法.热邪下陷与在里之痰水结聚 , 形成结胸实证 , 症见胸脘硬满 , 按之痛.寸脉浮 , 关脉沉 。之所以形成结胸是下法使用过早的缘故 , 若病发于阴 , 误下或自发于里 , 虚寒饮邪停留于胃而作痞 , 出现心下痞满 , 按之濡 , 不痛 , 关上脉沉滑者 。然实热结胸者 , 可现项强如柔痉状 , 此乃津液耗伤 , 筋脉失养所致 , 治当攻下水热之邪 , 水热去 , 津液布 , 则筋脉柔润 , 项强可除 , 故谓“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治 。
【治法】逐水破结 , 峻药缓攻 。
【方药组成】大黄半斤 , 葶苈子半斤(熬) , 芒硝半斤 , 杏仁半斤(去皮尖) 。
【服法与禁忌】上四味 , 捣筛二味 , 内杏仁、芒硝研如脂 , 取如弹丸一枚 , 别捣甘遂末一钱匕 , 白蜜二合 , 水二升 , 煮取一升:温顿服之 , 一宿乃下 。如不下 , 更服 , 取下为效 。禁如药法 。
【经方方论】本方为大陷胸汤加葶苈子、杏仁、白蜜组成 。方中大黄、芒硝泻下实热 , 攻其里实 , 乃承气义也 。甘遂攻遂水饮:破其结聚 , 与硝黄合用 , 峻下里热水饮结胸之证;葶苈子泻肺水通水气;与杏仁相合 , 肃利水道以通上源 , 使胸膈高位之钦邪迅导下行 。本方之所以用白蜜者 , 缓其泻下之势 , 避其峻攻 , 留于上焦饮邪恐不尽除 , 故改汤剂为丸剂 , 求峻药缓行 , 以攻为和 。
【经方新用】
(1)大陷胸丸加百部30克 , 紫菀30克 , 桑白皮30克 , 大戟5克 , 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肋角有积液者 。
(2)大陷胸丸加胆南星12克 , 桑皮30克 , 细辛4克.麻黄4克 , 治疗肺热留饮之咳喘 。
(3)大陷胸丸加制附子15克 , 白术20克 , 人参15克 , 大腹皮30克 , 厚朴20克 , 治疗肝硬化腹水 。
【医案举例】
边某.男 , 47岁 。有支气管炎病史多年.每逢冬春季小有发作 。今冬感寒较甚 , 头痛恶寒 , 无汗发热 , 体温38.9℃ , 吃点感冒药好些 , 不料 , 身痛又作 , 又觉身冷 , 头昏脑胀 , 喘气感觉憋闷 , 自以为重感 , 哪知旧病复发 。听诊:肺有水泡音 。血检:白细胞略高 。透视:肺纹理增重 , 有片状雾影 , 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刻诊:呼吸气促 , 喘咳憋闷 , 不能平卧 。咯痰黄稠 , 便干尿黄 , 面赤烦躁 , 喉有痰鸣 , 舌红苔黄腻 , 脉右寸滑数 , 余部沉实 。
辨证:痰热壅肺 , 气逆喘咳 。
治法:泄热涤痰 , 通降肺气 。
方药:大陷胸丸改汤剂加减 。
【伤寒论大陷胸丸证方证原文与解释】组成:桑皮30克 , 杏仁12克 , 葶苈子10克:胆南星15克 , 浙贝母20克.黄芩10克 , 大黄9克 , 甘遂末0.2克(冲服).苏子12克 , 双花40克 , 鱼腥草30克 。每日1剂 , 水煎分早晚二次温服 。复诊:药服3剂 , 便通热解 , 咳喘减缓 , 痰减少 , 能平卧 。听诊肘罗音减轻 , 黄腻苔已退 , 继服5剂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