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寿气功的练功要领是什么?
益寿气功的练功要领是什么?
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练功者通过调身(姿势)、调息(呼吸)、调心(意识)来发挥自身内在潜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一种保健方法 。气功流派很多,各种不同功法都有其不同特点与要求,但就总体而言,亦有其共同的练习要领 。
(1)松静自然“松”是指躯体和精神意识的放松 。人在工作和觉醒状态下,精神和形体都是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所以练功者首先要求做到松 。但练功时也不是松垮无形,还必须保持一定姿势,因姿势是由一定紧张度来维持的 。可见,松与紧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松是紧中有松 。“静”,是指进入安静状态或单一的良性意念 。静与动也是相对而言的 。人在清醒状态下,心神总是在工作着,因此,也就必然地要消耗一定精力 。练功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有一个安静状态,以消除疲劳,贮备能量,进而实现调息和以意领气 。松与静相互为用,放松可以帮助入静,入静可以进一步放松,所以松静是同时要求的 。“自然”,是指姿势、呼吸、意念活动等都应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勉强或急于求成,只有自然了,才能做到舒适得力,并随着练功的深入而逐渐产生效应 。
(2)意气合一“意”是指练功者的意念活动 。“气”,是指人体的真气,包括呼吸之气和练功家所说的内气,即“丹田之气” 。“意气合一”,则是练功者以自己的意念活动结合呼吸去影响内气的活动,以意领气,意气相随,进而逐步达到意气合一 。
(3)动静相兼“动”是指形体的动与体内气息(内气)的动 。“静”是指形体的静与精神意识的静 。中医学认为气血不畅就要产生疾病,而要使气血流畅就必须使其更好地动,因此,内气之动是其本质 。但这种动的作用必须在静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实现 。所以,精神意识的静又是练功的前提,只有更好地静,才能更好地发挥这种动的作用 。此外,形体的动亦有助于内气的动 。各种功法对动、静要求不同,有的以动为主,有的以静为主,但总以动静相兼为妥 。因为练静功要做到外静内动、静中求动;练动功时要做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 。
如何处理动静关系,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如可在做完静功后接做一些动功;也可早练动功,晚练静功 。
(4)上虚下实“上虚”是指上体(脐以上)虚灵;“下实”
是指下体(脐以下)充实 。练气功讲究虚胸实腹,气沉丹田 。
只有上虚时,上体才有空灵无物之感;只有下实时,才有内气充盛,精力充沛之感,上虚是以下实为基础的 。上虚下实是靠把意念活动转移到下体来实现的,意到气到 。所以,练功时不能把意念停留在人体上部,而应使其稳定在人体中部或下部,即使进行气息运行的锻炼,也不能使其“离根”,即不能离开丹田 。
(5)辨证练功气功功法众多,练功时必须根据练功者的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阴阳虚实等不同情况区别选择功法,这就是辨证练功 。如体质虚弱者适合做坐、卧功,不要勉强地练站功 。又如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肝阳上亢、上实下虚,可采取意守涌泉穴,导引气血下沉,以达到降压目的 。
(6)防止出偏练习益寿气功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以防练功出偏 。①意念的掌握宜若有若无,勿忘勿助,不能强力意守,强行意领 。②气息要求用力自然,和缓均匀 。③姿势宜自然松缓,要做到舒适得力,不必过于死板 。④每次练功时间不要勉强延长,要留有余力和余兴 。⑤练养相兼,循序渐进 。练功者要根据练功的步骤和要领,练养相兼,持之以恒 。气功的“练”固然重要,但是“养”也同样重要 。所谓“养”,一方面指练功者平时要注意休养生息,特别是体弱重病者,更要注意;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充分享受和保持在心静、体松、气和的状态中,并不断调息,使这种静养状态进一步深化 。这样练中有养,养中有练,既可以较好地掌握火候,又可以使内息的时间延长,质量提高 。有些初练气功者,由于急于求成,虽也勤学苦练,但忽略了养,因此常感效果不佳 。
【益寿气功的练功要领是什么?】气功的效应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逐渐实现 。只要认真锻炼,练养相兼、循序渐进,就自然会收到效果 。
推荐阅读
- 如何通过锻炼下肢来益寿?
- 常见的益寿功法有哪些?
- 气功是如何发挥疗疾益寿作用的?
- 如何通过科学的运动方法来延年益寿?
- 服用滋补益寿药是多多益善吗?
- 金匮肾气丸是如何发挥延年益寿作用的?
- 六味地黄丸是如何体现延年益寿作用的?
- 益寿方剂常用有哪些剂型?
- 食用蚂蚁能否起到强身益寿的作用?
- 诺顿升级 今日诺顿火腿舌尖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