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加减治病窦综合征医案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多由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各种心肌疾病导致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从而引起窦房传导功能障碍,出现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为主的心律失常,甚则出现晕厥和猝死由于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故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目前对严重患者主张安装起搏器,但由于价格昂贵,尚难在我国普及,且有资料表明,国外患者安装起搏器的病死率仍在18%~33% 。中医药治疗病窦综合征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病窦综合征以其临床主要脉症,如严重之迟脉、心悸、胸闷,或迟一数脉交替出现等,似可归属于中医学“迟脉证”或“寒厥”之范畴 。最早的论述见于《黄帝内经》,如“寒厥者阴气盛,阳气衰”,“其脉迟者病”,“迟者为阴”,表明本病属阴寒证 。之后,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则为血不足,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 。”寒气不足则手足厥冷,指出了气血不足是寒厥之病机 。在治疗上《内经》首开“寒者温之、虚则补之”
之大法 。晋代王叔和则提出“迟者宜温药”的观点 。生脉散益气养阴生脉敛汗,养心肺之阴,生心肺之脉,对本病临床疗效不错 。
【病案举例】
【生脉散加减治病窦综合征医案】1.患者,女,57岁,1996年11月28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胸闷、心慌、气短10年,加重2个月 。患者于1980年6月开始阵发性胸闷、心慌、气短,住北京某大医院以“冠心病”治疗40日,好转后出院 。1986年10月上述症状加重,再次住某医院检查:心率39~48次/分,心电图提示窦性停搏,确诊为病窦综合征 。用阿托品、地塞米松治疗未曾获效,建议其安装起博器,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接受 。
10余年来,患者经常头晕肢冷,并多次晕厥,间断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除上述表现外,症见面色苍白,神疲,舌质淡,脉沉迟 。
辨证为心肾阳虚,治以益气养阴、温补心肾 。处方:熟附片8g,炙麻黄6g,细辛3g,红参9g,麦冬15g,五味子6g,黄芪30g,丹参15g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服药1周后,心率达到45次/分 。
半月后达57次/分,症状随之缓解 。7周后,症状若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心率62次/分 。随访1年,心率一直在60次/分以上,未再复发 。
按:一般认为病窦多见寒证、虚证 。病机以心肾阳虚为主,取麻黄附子细辛汤鼓舞阳气为主,生脉散益气养阴为辅 。熟附片有强心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耗氧量均增加,并能增加窦房结自律性;生脉散能提高心肌耗氧的耐受力,减少心肌对氧的消耗,恰好弥补了附子增加心肌耗氧之不足 。此外,麻黄对年老体弱患者及春夏季节的不同,宜小量但不可不用,否则影响疗效 。
2.王某,男,71岁,因胸闷、心悸反复7年,加重1个月伴黑蒙两次入院,入院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停博最长达1.7秒,西医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就诊西医院建议装心脏起博器,患者拒绝,遂来我院要求中药治疗,住院期间予生脉注射液静滴先后两个疗程共30天,患者胸闷、心悸明显好转,住院期间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正常,出院随访6个月,黑蒙未再发作,症情稳定 。
按: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中药组成 。《医方考》谓之“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也,名曰生脉”,按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方中,人参甘温,味苦,人肺、脾、心三经,具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行经脉之细微,主治劳伤虚损,久虚不复及一切气、血、精、液不足;麦冬甘寒,微苦,人肺、胃心三经,具养阴益胃,润肺清心的功效,主治肺燥干渴,热病津伤,口燥咽干之证;五味子酸甘温,人肺、心、肾三经,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津之功效,主治肺虚咳喘、口干作渴、自汗劳损之证 。三药合用,组方巧妙,配伍严谨,疗效显着,乃益气养阴生津、敛汗的代表方 。
临床药理实验证明:生脉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心室的功能,增加心排出量,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延长心肌存活时间,同时改善微循环,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抗氧自由基,提高细胞内氢化酶的活性,对心脑血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能显着提高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强壮机体,上述研究结果为生脉散的广泛临床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
3.王某,女,33岁 。1991年11月初诊 。心悸、乏力、头晕已2手 。病起自产后,初时以为体弱未复,并未治疗 。半年后在活动时晕厥,经检查诊为病窦综合征 。脉率最慢时3次/分,曾用麻黄素、阿托品及中药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十天前在购物时又晕厥,西医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 。刻下,患者心中烦乱,乱梦纷纭 。平素月经量多,有时在行经时上述症状加重 。舌尖红,少苔,脉细迟而结,每分钟36次 。此为产后阴血亏虚,心阴不足无以濡养心脉而致 。当予以滋阴养血,益心复脉 。用百合生脉汤加阿胶12g(烊化),艾叶9g水煎服,日1剂 。服4剂时觉心中较安定,睡眠好转,继服5剂后心率可至50次/分,并较规整 。二诊以上方改沙参为党参20g,黄芪加至20g,继服 。一个半月后,脉率始终稳定在60次/分,随访两年,一直坚持正常工作 。
按:脉来迟缓证多以温阳益气法治之,而本病自产后,又是阴血虚损之象 。前医对其多投麻黄、附子以图提高心率,但有违其阴虚之体,无异于拔苗助长 。用本方重在滋阴养血,佐黄芪、桂枝温阳补气,于阴中求阳,待阴虚证减,则改沙参为党参、黄芪,加大剂量,是以气阴双补收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