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汗证医案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 。思虑太过,损伤心脾,或血证之后血虚失养,均可导致心血不足 。因汗为心之液,血不养心,汗液外泄太过,引起心气不足 。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方正中病机 。
【病案举例】
1.叶某,女,67岁,1994年6月2日初诊 。患者自述2个月前胸、颈、头部出汗,尤以晚上汗多,用手擦之似流水,出汗后自感热气如云雾飘浮,伴有咳嗽、气短、乏力,由于久延未治,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难以忍受而前来诊治 。诊见:形体偏胖,面色少华,乏力,略咳,舌苔淡白,无寒热,脉沉细无力 。诊为心脾两虚,气津损伤 。治以养心健脾,益气生津 。方用归脾汤加减:太子参15g,白术10g,生黄芪15g,当归10g,炙甘草5g,茯苓20g,远志10g,酸枣仁10g,龙眼肉5g,浮小麦30g,大枣4枚,五味子6g,百合15g 。二诊:上药服3剂后症状大减,嘱其再服3剂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
按:患者劳伤心血,血少则心神不宁,汗为心之液,血不养心,神气浮越,心液不藏则外泄,故汗出如水;气血不充则面色少华,气短神疲;舌淡脉虚亦为气血不充之故 。以归脾汤加养阴益气之品,使气血调和、心神相交而获效 。
2.陈某,男,53岁,工人,1993年11月5日初诊 。自述近1个月来盗汗,睡眠欠佳,伴有头晕、腰酸痛、气短神疲,观其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虚细 。此系心脾不足所致,投归脾汤加减以养心补血敛汗,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9g,炙甘草9g,酸枣仁15g,远志9g,熟地15g,五味子9g,龙、牡各15g,夜交藤20g,乌梅3粒,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盗汗止,诸症痊愈 。
【归脾汤加减治汗证医案】3.刘某,男 。每于夜睡后汗出,健忘,体倦,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方用归脾汤去生姜加生龙、牡各15g,烂草席灰一小撮为引 。服5剂后,夜汗减少继服前方7剂后,夜汗减少;继服前方7剂,夜汗止 。
4.谢亚强报道一例患者,自汗8个月余,停经4年,1年前经血复来,色淡量多,淋漓不绝,住院2个月后治愈出院 。出院后自汗不止,服用黄芪15~30g,党参15~25g,白术、当归、茯神、龙眼肉、酸枣仁各10~12g,远志5~9g,木香3~9g,炙甘草6g,大枣3~10枚,生姜5片 。6剂后症状大减,原方去生姜、木香,加生地、白芍各10g,继服10剂治愈
.赵某,男 。寐则汗出,醒后全身汗湿,须臾汗出而干,入寐汗出如故,伴失眠、梦多,纳减形羸,神疲乏力,头昏心悸,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辨证为心血不足,治以补血养心敛汗,方药以归脾汤加浮小麦10g,煅龙、牡各20g,瘪桃干5个 。服4剂后盗汗停止;原方去瘪桃干、浮小麦,再进10剂,余症消除,随访2年未再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