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案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 。粘连性肠梗阻一直是外科领域里的热点难点 。治疗此类疾病多采用单纯西医保守疗法如禁食、胃肠减、输液等方法,效果多不理想;手术多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甚至病情加重或有绞窄性肠梗阻者,但手术后病人还可能再形成新的粘连甚至梗阻,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
粘连性肠梗阻属中医学之“肠结”、“腹胀”、“关格”等范畴,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学认为肠为传化之腑,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满,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滞塞不通为逆 。由于手术创伤而影响肠道功能,使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不利,而产生痛、胀、吐、闭等症 。不通则痛,气滞则胀,气逆则吐,同时导致气血瘀滞、湿邪中阻 。基于本病气滞血瘀造成气机不畅,上下不通,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以行气导滞,通腑攻下,辅以理气、活血化瘀,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预防肠粘连形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高,效果良好 。
【病案举例】
【乌梅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案】陈庆华报道病例:黄某,男,38岁 。191年4月10日初诊诉2年前因脾脏被外力击破,在某院施以脾脏摘除术,术后继发粘连性肠梗阻 。之后2年间住院9次,每次半月之久,愈后仍发诊见腹胀,腹痛阵作彻背,辗转不宁,伴恶心呕吐,呃声频作,心热上冲,四肢厥冷,大便5日未行,矢气少,舌质红、苔滑,脉弦紧线透视:左上腹可见3个阶梯状液平面及扩张的肠管胀气影 。证乃气阻肠结,上热下寒同存 。治以行气通腑、清上温下并举药用大黄(后下)50g,芒硝40g(分冲),厚朴、枳实、乌梅20g,当归、党参、黄连、黄柏、白附片、干姜、桂枝10g,花椒、细辛各3g水煎服,日1剂 。2剂未尽,便通痛减,予乌梅丸原方改汤煎服,2日1剂,连进10剂后诸症消失 。随访9年无复发 。
按:从中医“寒性收引凝敛”、“湿性重浊黏滞”、“不通则痛”
可见该病的发生与寒、湿、瘀密切相关 。脾破裂必施手术手术必致创伤渗出,致气阻肠结,不通则痛 。方中以大承气汤行气通腑;乌梅丸清上温下 。肠腑温暖,凝滞粘连之物得温则化,从而气机通畅,症得以祛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