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因主要为气血不足,风寒湿热之邪痹阻于筋脉关节,因为气血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充盈流通才能灌溉脏腑和调养身形,并发挥防卫抗病作用,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虚则血脉不充,易致瘀血阻滞,气血亏虚,则易受病邪侵袭而发病,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痹阻于筋脉关节,以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脉,“不通则痛”,邪气留滞,进一步耗气伤血,筋骨失养,“不荣则痛”,风湿、瘀血相互胶结,深入经络,虚实夹杂,以致病证缠绵难愈,其中,瘀血作为其病理产物,又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子,因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阻气滞进一步影响水津的输布,以致津凝成痰,痰瘀互结,可致关节畸形等改变,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该病是以四肢关节病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研究表明,RA患者存在明显的四肢血液循环障碍,其血管内膜炎症及血液粘度增高,促进血栓的形成,栓塞四肢微小血管,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的渗出及渗出的吸收和局限化,有利于消炎制止肉芽的形成等 。因此,活血化瘀可作为治疗RA的重要手段之一 。
【临床应用】
肖氏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用:当归15g,黄芪30g,白芍、熟地各15g,赤芍10g,丹参15g,乌梢蛇12g,全蝎10g,蜈蚣3条,穿山甲、地龙各10g,威灵仙30g,羌活、独活、桑寄生、茯苓、杜仲、炙乳香、没药各10g 。气虚甚黄芪加量;阴虚白芍、熟地加量:痛甚重用虫、蛇类药 。水煎服,每日1剂 。30天为一疗程 。并配合中药气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病案举例】
肖氏1观察病例: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 。
治疗组52例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23~61岁:病程0.5~16年 。对照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1~64岁:病程0.5~18年 。诊断均符合美国类风湿协会(ARH)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每次服药后,将药渣加水适量煮10min左右,利用中药蒸气,熏局部关节10~15min,然后把药渣敷于患处待药凉为止配合雷公藤片,每次2片,每日3次,饭后服 。对照组服布洛芬片每次0.2g,每日3次,泼尼松片每次0.5,每日3次 。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主要实验指标正常,治疗组11例,对照组5例;显效:全部症状或主要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明显进步,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治疗组24例,对照组12例;好转:主要症状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无效: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组2例,对照组9例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按:补阳还五汤,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临床变通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配合气浴外敷,收效卓着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甚则畸形 。病理变化为局部关节结缔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变质渗出及增生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外因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内因是正气不足,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外邪乘虚侵袭肌表,入于经络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终致筋脉关节肿胀畸形,屈伸不利 。治疗时选用长于化瘀通络止痛的虫类蛇类药物,如全蝎、蜈蚣、地龙、穿山甲乌蛇 。蛇性善走串,内走脏腑外彻皮毛,透骨搜风,温经通络,止痛力强;威灵仙、羌活、独活、寄生、茯苓、杜仲祛风除湿,滋补肝肾;赤芍、丹参、炙乳没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当归、黄芪、白芍、熟地益气养血,增强免疫功能 。共奏祛风除湿、益气活血通络的作用观察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配合气浴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布洛芬、泼尼松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