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加减治胆石病医案

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结石的种类和成分不完全相同,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否引起胆道感染、胆道梗阻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胆绞痛是最常见的主诉,发生于70%~80%的有症状患者,系由于结石堵塞胆道造成强直性痉挛所致的内脏痛 。胆绞痛为发作性的疼痛,常位于中上腹或右上腹,偶见左上腹、心前区及下腹 。结石阻塞胆囊管可造成胆囊的急性炎症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通常有胆石,并有急性胆囊炎和胆痛的反复发作史 。较小的胆囊结石转移至胆总管可导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可造成许多并发症,常伴有胆汁感染 。胆总管胆石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胆痛、黄疸和寒战,即 Charcot三联征 。胆囊或胆总管内的结石迁移到肝内胆管形成继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其临床特点是80%以上的患者在50岁前发病,男女发病率相仿,肝内胆管有色素性结石的形成,反复发作的腹痛,常伴有黄疸、寒战和发热 。
中医学认为,胆结石属“胁痛”、“黄疸”等范畴,是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油腻等导致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煎胆汁,凝结成石;石阻胆道,遂生诸证 。不同类型的胆结石因表现的证候不同而有不同的治法 。
【临床应用】
陈氏74应用加味一贯煎治疗阴虚型肝内胆管结石10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用加味一贯煎为主,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 。加味一贯煎组成:生地30g,沙参30g,麦冬20g,当归10g,枸杞15g,川楝子9g,大黄12g,芒硝12g,白矾6g,郁金15g,穿山甲10g,金钱草60g,白术10g 。研末冲服,每日3次,每次5g 。连续服用45天为1个疗程 。
以B超结果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经服药后B超显示结石全部排净为痊愈,结石减少或临床症状消失为有效,结石无变化为无效 。每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治疗结果:痊愈66例(66.0%),其中治疗1个疗程12例(18.2%),2个疗程31例(47.0%),3个疗程23例(34.8%);有效28例(28.0%),其中治疗1个疗程6例(21.4%),2个疗程13例(46.4%),3个疗程9例(32.1%);无效6例(6.0%)治疗1个疗程3例(3/6),2个疗程2例(2/6),3个疗程1例(1/6) 。
李炯75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慢性胆石症伴胆道感染6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治疗肝胆气郁型: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柴胡、陈皮、川芎、枳壳、白芍药、香附、炙甘草等),水煎,每日2次口服;肝阴不足型:给予一贯煎加减方(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等),水煎,每日2次口服 。
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2例(3.33%),显效28例(46.67%),有效25例(41.67),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为91.67% 。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y-谷氨酰基转移酶(y-GT)、血清尿素氮(BUN)显著下降(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 。
【一贯煎加减治胆石病医案】【病案举例】
(1)患者,女,36岁,鲍冲村人 。2002年4月3日初诊 。患者曾行胆囊摘除术,近半年来时患胁痛,经西医抗炎治疗无效,几至神疲废,骨枯如柴 。经B超检出肝内胆管多发性小结石 。症见胁肋灼痛,头晕耳鸣,双目干涩,口咽干燥,舌红乏津脉细数 。处方:生地15g,麦冬、枸杞、鸡内金、鳖甲各10g,丹皮8g,枳壳、佛手、川楝子各6g 。加减治疗月余,渐安 。
按患者经手术及化疗,阴虚现象渐现,加之长期患病,屡治不愈,家庭经济拮据,精神抑郁,肝郁日久,耗伤肝阴,肝火炽热,煎津成石,阴愈损而热愈炽,故发胁痛 。究其病机为郁火伤阴,肝体失养 。
方中生地凉血滋阴以清阴虚之热;熟地、枸杞滋肾水以养肝体;沙参、麦冬清养肺胃以制肝之用;川楝子疏肝通络、条达气机;佛手、枳壳理气疏肝;丹皮、鳖甲滋中能通,消瘕蠲石 。先后服药35剂,病体康复,结石蠲除 。
(2)患者,女性,55岁,因胆总管结石术后反复右上腹及胁部疼痛,于1998年4月12日再次入院 。入院检查,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B超提示无肝内胆管结石及总胆管结石 。用过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能量支持及对症处理等,治疗20多天,无明显效果 。病家邀余诊治 。自诉低热、乏力,口燥咽干,食欲明显减退 。
诊见,精神疲软、面色暗淡无华、形瘦骨立,舌质红绛无苔,舌面无津液,脉细数无力 。此属阴虚肝郁,疏泄不利使然 。予一贯煎处方:生地黄50g,沙参30g,麦冬15g,当归10g,枸杞子12g,川楝子6g予3剂 。服1剂后,即感明显好转,3剂后,诸症若失 。因此患者按照原方又配制3剂,带药出院 。出院后1个月余,患者右上腹及胁部疼痛又作,于是仍按原方配服5剂而安 。随访10余年,没有复发 。
按一贯煎乃滋阴疏肝之剂,因肝肾阴虚,肝气横逆,故右上腹及胁部疼痛难愈;肝肾阴虚,津液不足,则口燥咽干,舌光绛无苔 。本方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以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配合君药滋阴养血以柔肝,更用少量川楝子疏肝气为佐使,共奏滋阴柔肝以代疏肝之功,其中川楝子性味苦寒,虽有“苦寒伤阴”之说,但若配在滋阴养血的方药中,却无伤阴之害 。此方验证于临床,与证拍合,故有立竿见影之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