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加减治慢性胆囊炎医案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多由慢性感染、结石、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及其他原因引起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 。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 。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 。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 。B超检查可见胆囊引人注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 。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
慢性胆囊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胁痛”,“胆胀”等范畴 。
【临床应用】
冯氏以柴胡疏肝散加葛根汤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胆囊炎,药物组成:柴胡12g,枳壳15g,香附10g,陈皮12g,白芍15g,川芎10g,葛根12g,桂枝9g,麻黄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气虚加黄芪31g,党参15g,血瘀加桃仁10g,红花10g,大便干加大黄9g 。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
【麻黄汤加减治慢性胆囊炎医案】【临床应用】
冯氏观察病例120例,全部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 。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28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半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病程最长13年,最短半年 。两组临床资料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右上腹胀疼不舒,伴右上背部胀疼不舒,纳差,恶心、厌油腻、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右上腹可有不同程度压疼,时或伴有发热恶寒 。
B超检查:胆囊多肿大、囊壁多毛糙,有时伴有胆囊结石 。治疗组以柴胡疏肝散加葛根汤为基本方 。对照组服胆维他片,每次1片,每日3次,加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3次/天疗效标准(自拟)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阳性体征消失,经临床观察一年未复发;有效:症状、体征消失,B超检查阳性体征消失或减轻,但一年内有轻度复发;无效:主要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变化不大 。
治疗结果4个疗程后评定两组疗效,两组疗效比较(n):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60、50、82、96.67%;对照组60、28、20、12、80% 。
按:慢性胆囊炎多由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或外感病邪,内传胆腑,以致胆失疏泄肝气不舒,气滞血瘀,胆汁瘀滞而成 。病位在胆,但是与肝、脾、胃关系密切,肝胆气滞,阳郁不伸为本病的病机 。又因为胆囊炎的疼痛部位多为右上腹伴右上背部胀疼不舒,这是少阳经和太阳经的循经部位,故认为慢性胆囊炎为太阳与少阳同病 。治疗上应太阳少阳同治,以疏泄肝胆,透邪解郁,理气止痛为基本治法 。柴胡疏肝散出自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功用疏肝行气,和血止痛,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基本方之一 。方中柴胡疏肝利胆,与枳壳、陈皮合用,共奏疏肝行气之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芎、香附理气行气;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之功葛根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解肌发表、柔和经脉之功,为治疗太阳病项背强痛的主方,方中葛根、桂枝合用具有解肌发表、通阳止痛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柴胡疏肝散具有抗炎,抑制胃肠平滑肌解除其痉挛的作用;并有保肝利胆,增强胆汁分泌作用;葛根汤具有抗炎作用,并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葛根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且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又能缓解肌肉痉挛 。故柴胡疏肝散加葛根汤合用,对慢性胆囊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