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消毒丹加减治黄汗医案

出黄汗是一种症状,是指汗液带黄色,浸渍衣衫如橘汁所染.它既有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发生黄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药物的反应:以利福平多见,其他如核黄素、呋喃妥因、痢特灵等药物,服用常规剂量即可能出现黄汗、黄尿.若过量或中毒则症状更显着,此时患者应告诉医生,以决定是否停用.
(2)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胆结石、肝硬化以及肝癌、胰头癌等,引起肝功能减退或胆汁瘀积堵塞,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增高,随汗液排出体外,而出现黄汗这类疾病大都有上腹部闷胀疼痛、乏力倦怠、厌油腻、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黄等症状.可以通过B超、肝功能等检查来鉴别诊断.
(3)某些溶血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误输异型血液,以及蚕豆病的患者,因红细胞被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而致黄汗.疟疾、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的病人,由于红细胞加快,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而出现黄汗.
(4)饮食因素: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食物,以及过量食用含色素的食品或饮料,也会出现黄汗,一般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无需惊慌.
中医里称因汗出入水,水热互郁于肌表,所致身肿、发热、汗出色黄如柏汁的病症为黄汗.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其划归为黄疸、水气病的范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兼见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肤引起.甘露消毒丹治疗因湿热内停,气机不利,导致汗出不畅,熏蒸肌肤,汗出如油的病症,疗效显着.
【病案举例】
朱某某,男,31岁,工人.1981年8月21日就诊病者一年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经治而愈.嗣后虽复查肝功能正常,但肝胁隐痛,纳食欠馨.近一周来,恶寒身热(体温38℃左右),有汗不解,汗出黏腻,色黄染衣,脘痞胁痛,泛恶纳差,口腻而苦,渴不欲饮,肢倦体楚,小溲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弦数.证属暑湿外遏肌表,湿热郁阻中焦,熏蒸肝胆,胆热液泄,随汗外溃.治法宜清热解暑,芳香化湿,利胆退黄.方选甘露消毒丹加减:藿香、茵陈、黄芩、栀子各10g,鸡苏散(包)15g,白豆蔻(后下)3g,菖蒲10g,连翘15g,姜半夏10g,炒川楝子12g,车前子(包)15g
服药五剂,黄汗止,身热退,舌苔黄腻亦化,惟仍觉胁痛口干,纳少乏力,后以健脾柔肝,佐以清化之剂调治,胁痛渐减,饮食渐增.随访两年,黄汗未再出现.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黄汗医案】按语:本例患者黄汗症状见于夏季,外感暑湿,内本有湿热内蕴,内外合邪,湿热熏蒸,发为黄汗.王孟英谓:"既受湿又感暑,…甘露消毒丹最妙","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此乃前贤经验之谈,证之临床,确有实效用甘露消毒丹清热解毒,祛湿止汗.药用藿香、石菖蒲、白豆蔻芳香化湿,宣畅气机;藿香合鸡苏散清暑化湿;黄芩、栀子、连翘清热解毒;茵陈为利湿退黄,清利肝胆;川楝子、姜半夏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清热于湿中,渗湿于热下,湿化热清,暑邪外透,气机畅达,胆液疏泄归于正常,则黄汗自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