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打得那么惨烈,各国军队的士气是怎么保证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为了提升军队士兵的士气想尽了办法 。由皇家工兵部队管理的军邮服务效率非常高,虽然面对逆境,但是他们每天都将士兵家属寄来的信件和包裹送往前线 。英国政府认为这项服务有利于提升士气 。在前线作战的士兵条件艰苦,他们对家人的书信、包裹中的御寒衣物和家中自制的食物望眼欲穿 。不管收到包裹的士兵是生是死,包裹里的好东西都会和几个亲密的战友一起分享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总共处理了20亿封信件一亿一千四百万个邮包 。
一战打得那么惨烈,各国军队的士气是怎么保证的?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军方鼓励整个工厂、市镇和村庄一起入伍,认为士兵如果相互认识,作战时会更加勇猛 。忠诚度和责任感也会更强 。尽管这样经过惨烈的战役,整个村庄的男青年全部阵亡的惨剧也是常有的事情 。一战前负责战争事务的国务大臣、陆军元帅基奇纳伯爵认为打败德国军队需要三年时间 。他让人画了“你的国家需要你”这张标志性的宣传画,大规模招募志愿军 。除了把英国全部军队调动起来外,仍有将近119万新兵入伍 。征兵活动大大提升英军的军力和士气 。与此同时,海军上将查尔斯·菲茨杰拉德为了向不主动入伍的人施加压力,在1914年成立了白羽毛社 。社团中的女性成员会将象征懦弱的白羽毛送给没穿卡其布军装的男人 。这对没有参军的男人造成很大压力,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不能参军是因为身有残疾或者体检不合格,以及从事后方运转不可或缺的工作 。
一战打得那么惨烈,各国军队的士气是怎么保证的?
文章插图
留在后方的男人承担了战前两三倍的工作量,比如一些在银行工作的男人,但他们却要蒙受不能身穿军装的耻辱 。一些上了年纪而不能上前线的男人也处在这种水深火热中 。一些女人参加“现役联盟”,承诺不和拒绝响应祖国召唤的男性走在一起,想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周围男性为国效力 。随着一战伤亡人数增加,战争结束又遥遥无期 。英国不得不实行义务兵役制,凡是英国18到41岁之间(这个数字后来又拓宽)的男人,除了体检不合格、在战时重要岗位工作、牧师外都必须应征入伍,拒服兵役的人会被关进监狱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其他网友观点近代军队和古代军队最大的区别就是纪律性 。
【一战打得那么惨烈,各国军队的士气是怎么保证的?】比起子弹,更怕军官 。一定要破除士兵的理性,要用习惯控制他们 。形成这样的习惯后,士兵就是执行命令的工具 。
如果确实是特别惨烈的战斗,那就要靠战友情谊了 。在训练时就会强化士兵之间的协作关系,然后战场上会进一步得以加强 。你怯弱,战友就会死 。
说是战友情谊,其实也不一定是友情,关键是对你的合作伙伴负责,这是军队职业化程度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很多雇佣军反而比国家军队勇敢,靠的就是这点 。法国最勇敢的部队一直是外籍军团 。
与一般人认为的相反,爱国主义宣传、勇气等精神要素不是必须的 。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二战法国游击队,不爱国的不可能加入敌后游击队,而且他们有不少是亡命之徒,勇气毋庸置疑 。但在面对德国正规部队的战斗中,游击队一旦处于劣势就一触即溃,这就是缺乏训练和纪律性不强造成的 。
其他网友观点这个各国有各国的办法
美国精神方面有随军牧师,物质条件也好,有口香糖,香烟等 。中国和前苏联有政委,主管思想工作的 。日本有随军慰安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