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治发热性疾病医案、配方

发热性疾病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 。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难以作出明确诊断 。
【二陈汤加减治发热性疾病医案、配方】【病案举例】
1.王某,女,15岁,2005年10月9日就诊,患者淋雨受凉后,:发热(38~39℃),咳嗽1周,经某综合医院输液1周热势未退,而转中医诊治,症见:发热(38.6℃),恶寒,头项强痛,汗出少许,神倦,四肢乏力,鼻塞流涕,咳嗽,痰黏色白,不思饮食,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此为太阳病经证,风寒袭表,人里化热 。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主一身之表,是六经的藩篱,病邪侵人首当其冲,治宜宜肺散寒,予麻根细辛二陈汤加减 。处方:麻黄根15g,细辛4g,茯苓15g,法半夏15g,陈皮10g,柴胡15g,桔梗12g,木香10g,砂仁10g,紫苏梗15g,杏仁10g,冬瓜仁10g,苍耳子10g,甘草5g.3剂而热退,调理痊愈 。
2.汪某,男,34岁,2005年10月初诊,患者平素体健,2005年9月受凉感冒后发热,屡进西药、输液抗感染治疗7日后热退 。
数日后因饮食不慎而发热,发热已3日 。发热(38.5℃),口渴,汗出,心烦,咽微痛,腹微满,大便2日未行,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诊为阳明病,此为太阳伤寒迁延不解,表邪入阳明化热,阳明温热已人下焦肠腑 。阳明经腑合病,热虽人阳明,内外俱热,但尚在气分,不宜投承气汤及苦寒之剂 。予麻根细辛二陈汤加味,处方:麻黄根15g,细辛4g,茯苓15g;醋半夏15g,陈皮10g,柴胡15g,木香10g,枳实10g,厚朴10g,紫苏梗15g,栀子15g,淡豆豉10g,生石膏20g,甘草5g.2剂,嘱当日服1剂 。2剂后体温正常,口不渴,心不烦,腹满消失,以麻辛二陈汤加益气养阴之品2剂调理而愈 。
3.李某,女,32岁,2005年10月初诊,患者平素体健,近7日来时冷时热,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舌淡、苔薄白脉弦 。此乃太少合病,邪人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疏泄失职,肝木横逆,木邪犯土,脾, 。
胃受害,病机乃胆气内郁、胆火上炎 。治宜和解表里,麻根细辛二陈汤加味 。处方:小白附子10g(先煎1h)麻黄根15g,细辛4g,茯苓15g,陈皮10g,柴胡15g,桔梗12g,木香10g,砂仁10g,紫苏梗15g,杏仁10g,黄芩10g,甘草5g.2剂而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