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减治肠道易激综合征医案
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 。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 。男女比例约1:2.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腹胀”、“休息痢”等范畴 。病变的部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胃的功能失调有关,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腹痛,伴随排便次数与性状的异常,但形态和生化学正常 。其临床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其发展机制仍不很明确 。
【临床应用】
沈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治疗组32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75%;对照组2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0%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病案举例】
颜氏治疗病例,李某某,男,45岁 。1985年1月16日初诊反复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20年,复发加重1个月 。于20年前不明原因而出现腹痛、腹泻,大便为黄色黏液稀便,3~4次/日,泻后腹痛止 。每因进食生冷油腻或情绪紧张、疲劳而诱发,经多方检查排除肠炎与痢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无效 。1个月前,因精神紧张、劳累再发 。
现腹痛腹泻,大便3~4次/日,为黄色稀便夹有黏液,便后痛止,有里急后重感,伴畏寒肢冷、头昏乏力、心悸胸闷、失眠 。查:形瘦,面色苍白,腹稍胀,压痛不明显,舌质淡,苔薄黄腻,脉沉缓 。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有极少白细胞、红细胞、脓球,无寄生虫卵,培养无致病菌 。纤维结肠镜:见肠管痉挛,收缩频繁,痉挛持续15秒以上,未见器质性病变,X线钡餐检查见肠管痉挛变细,结肠袋增多、加深,无固定狭窄、充盈缺损、黏膜破坏、溃疡等征象 。西医诊断为:肠道易激综合征 。证属脾肾阳虚、湿热留恋 。治宜温补脾肾、清肠、行血调气,佐,
以固涩 。药用:茯苓25g,党参25g,淡附片8g,干姜、炙甘草各3g,黄连6g,白术15g,当归、赤芍、槟榔、广木香、乌梅各10g,服药3剂,大便日行1次,先干后溏、无黏液,腹痛减轻,头昏、乏力、心悸均好转,纳增,眠转佳 。又服药5剂,里急后重感消失,腹痛止 。原方加补骨脂、山茱萸各10g,续服药7剂,畏寒肢冷改善,大便成形,1~2次/日 。上药加减再服14剂,诸症痊愈 。复查便常规、纤维结肠镜、X线钡餐均已正常 。嘱以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丸各6g,香连丸3g,每日2次,连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随访1年,未见复发 。
【四逆汤加减治肠道易激综合征医案】按:本病系常见肠道功能性疾病,应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此病病程长,病久则脾肾虚寒,并进一步累及肾阳亦虚、脾肾阳虚,则健运失常、气化无权、封藏失司、湿热留滞肠中,可见反复腹胀腹泻、便后痛止、里急后重,伴畏寒肢冷、头昏乏力、心悸胸闷等症 。本病也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之证 。故治宜茯苓四逆汤,加白术益气健脾、温肾散寒,黄连清热燥湿为主;加当归、赤芍、槟榔、木香、乌梅行血调气、收涩,攻补兼施 。药证相符,故能收到较好疗效 。
推荐阅读
- 四逆汤加减治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急性单纯性胃炎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慢性胃炎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急性胃肠炎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发热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痹证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高血压性眩晕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虚劳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双膝双脚俱冷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