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光迪蠲饮和胃汤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泽泻15~20g,白术10g,茯苓15g,桂枝10g,炙甘草4g,姜半夏10g,生姜15g,防已10g,炒花椒10g,石菖蒲10g,远志10g,配用控涎丹 。
【丁光迪蠲饮和胃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蠲饮淡渗 。
【适应证】饮邪上逆,头目眩晕欲吐,心胸痞闷 。
【丁氏临证心得】本症常见心胸痞闷,瞌睡,并大作鼾声,苔腻水滑,舌胖而暗,脉弦滑 。上药分别为末,和匀,用枣泥100g为丸 。(芥子生用为末,亦有催吐作用,但治留饮,以控涎丹为佳)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
丸药用量服法:先用每日5g,以后逐日递增1g,最多增至15g;而后再逐日递减1g,减至5g 。每日清晨空腹1次服下,白汤送,服后5~10分钟,即行探吐,亦有自己能作吐的,吐后自能泻下 。如果下利次数较多,即停药1~2日,再服用原量,不要增加 。
治疗痰饮上逆的眩晕,汤丸并进,汤剂即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淡以渗湿,控涎丹苦以导饮 。正如张子和所云:,:“饮当去水,温补转剧” 。“陈莝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大补者存焉” 。但是应当注意:眩晕病有饮逆遏抑清阳为患的,亦有风痰上犯为患的,虽然均涉及痰饮,但两者病情迥异,不能误会 。前者病本在饮,病位在胃,而且多为阴寒之变;后者病本在内风与痰火,病位在肝脾或肝胃,而且多为气火有余 。两者阴阳相异,寒火各别,应该辨别 。
不过,病情属饮,邪实病痼,吐下是个妙法,预后好,危害性小 。
【解读赏析】《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说:“留饮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胸膈之间而不宣散,宜令人胁下痛,短气而渴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指出:“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 。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若饮留于肾,则阴囊及足胫肿等 。《医醇剩义·痰饮》也指出:“留饮者,留而不去也,心下痞满,作哕,头眩,芎归桂朴汤主之 。”治疗留饮,宜逐饮扶正相兼,后以健脾温肾固本 。丁先生此方,亦开一法门,汤丸并进,淡以渗湿,控涎丹吐下苦以导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