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山漆、金不换(《纲目》,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七(《岭南采药录》) 。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 ogn seng(Burk) F.H.Chen的干燥根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云南、广西等省区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 。主根晒至半干时,用于搓揉,以后每日边晒边搓,直到全干,再置麻袋中往返冲撞,使表面光滑或干后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 。
【历史沿革】至清代始见焙(《大成》)、研法(《求真》) 。现行有油炸(《中国药典》)1977年版)、蒸制(《中国药典》)1963年版)等法 。
【炮制方法】净制取三七,洗净,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
1.粉碎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蒸切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中国药典》1963年版) 。
3.润切将原药浸约1小时,洗净,捞起,中途淋水,润软,切极薄片,干燥,筛去灰屑(《上海》) 。
炮制油制:取净三七,打碎,分大小块,用食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碾细粉 。成品称“熟三七粉”(《中国药典》1997年版) 。
【成品性状】三七: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体重,质坚实 。气微,味苦回甜 。三七粉:呈灰黄色粉末 。熟三七粉:呈棕黄色粉末,气香 。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 。熟三七补血和血 。用于失血,贫血 。
【用法与用量】3~9g,研粉吞服,每次1~3g 。外用适量 。
【三七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处方应付】处方写三七、田七均付生三七粉 。写熟三七付熟三七粉 。
【炮制作用】本品生用以止血化瘀、消肿定痛力胜,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会导致出血 。常用于各种出血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熟三七止血化瘀作用较弱,以滋补力胜 。常用于气血不足,身体虚弱 。
【化学成分】含有人参皂甙、三七皂甙、三七素、挥发油,还含黄酮类、多糖、甾醇类、氨基酸、无机盐、粗蛋白、维生素Bz、维生素E,以及常量和微量元素 。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采用薄层色谱、紫外光谱对三七生品及两种炮制品中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生品与蒸、炸两种炮制品的醇、水提液的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比较无明显差异 。三七经蒸制后,总皂甙含量及水、醇浸出物含量均比油炸品和生品增加 。三七经油炸后,总皂甙含量及水浸出物含量与生品及蒸制品比较,降低非常显著(P<0.001)U 。另有实验结果表明,与生三七对比,油炸品的化学成分间比例发生变化,溶出物下降,总皂甙含量仅为生品的60%~70%,并发现这三者与油炸程度密切相关 。考察了温度对三七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生品与各热处理品的成分基本相同,人参皂甙Re、三七总皂甙及醇浸出物的含量有差异 。生三七及经100℃30分钟灭菌的三七明显高于经100℃1小时、110℃1小时灭菌的三七 。
2.工艺研究
广西济生堂六代相传的一种制熟三七方法如下:取净三七,每千克用三花酒100g喷淋均匀,稍闷 。另取黄精250g,加水煎煮成浓缩液250ml,把浓缩液调人上述三七中,闷透,并煮至水干为度,切成薄片,晒干 。冷冻真空法加工鲜三七的试验结果:在-25℃下加工干燥鲜三七,成品外形饱满美观,香气浓,质地疏松,便于服用和粉碎,质量比传统方法加工的三七好 。三七总皂甙含量比传统加工的三七约高出27%,比鲜三七仅低4% 。对不同粉碎度的三七进行了体外溶出试验 。结果:三七粉碎度不同,其体外溶出度亦不同,溶出度大小顺序为微粉>细粉>粗粉>颗粒 。故三七以微粉入药较为适宜
【贮藏与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熟三七粉,密闭,贮于阴凉干燥处 。
【备注】孕妇慎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