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恶实(《别录》) , 鼠粘子(《本草图经》) , 大力子(《纲目》) , 牛子(《陕西中药志》) 。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 i uml 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浙江等省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穗 , 干燥 , 打下果实 , 除去杂质 , 再干燥 。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蒸法(《雷公》) 。唐代有炒法(《食疗》) 。宋代有炒香、微炒黑(《总微》) , 麸炒(《博济》) , 盐、吴茱萸制(《总录》) , 生姜汁同酒制(《圣惠方》) , 童便制(《证类》) , 燃制法(《局方》)等 。明代增加了牙皂煎汁制(《保元》) , 醋煮、水煮(《普济方》) , 炮(《医学》) , 酥炙(《启玄》) , 酒炒法(《必读》)等 。清代亦沿用炒、酒蒸、酒炒 , 并将盐炒改为盐水炒法(《握灵》) 。现行有炒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烤制法(《烤制法》)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 , 洗净 , 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用时捣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炒制
取净牛蒡子 , 置热锅中 , 用文火炒至略鼓起 , 微有香气 , 取出 , 放凉(《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取牛蒡子在约120℃热锅内 , 炒至微焦(《集成》) 。
【牛蒡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2.烤制
先预热烤箱 , 使箱内温度达到130℃时 , 将铺薄层牛蒡子的烤盘放人烤箱 , 烤制15分钟 , 取出(《烤制法》) 。
【成品性状】牛蒡子:呈长倒卵形 , 略扁 , 微弯曲 。表面灰褐色 , 带紫色斑点 , 有数条纵棱 , 顶端钝圆 , 稍宽 , 基部略窄 。果皮较硬 , 破开后可见子叶2片 , 淡黄白色 , 富油性 。无臭 , 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炒牛蒡子:色泽加深 。质脆 。微有香气 。
【性味与归经】辛、苦 , 寒 。归肺、胃经 。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 , 宣肺透疹 , 解毒利咽 。用于风热感冒 , 咳嗽痰多 , 麻疹 , 
风疹 , 咽喉肿痛 , 痄腮丹毒 , 痈肿疮毒 。
【用法与用量】6~12g , 用时捣碎;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含漱 。
【处方应付】处方写牛蒡子、大力子、炒牛蒡子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品 。
【炮制作用】牛蒡子炒后能缓和寒滑之性 , 避免滑肠致泻 。炒后果皮鼓裂 , 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
【化学成分】含牛蒡甙 , 水解生成牛蒡甙元 。另含脂肪油 , 为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及亚麻酸的甘油酯等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