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针药结合治疗癫狂案

患者刘某,女性,31岁,承德市第三塑料厂工人,于1993年1月11日门诊就诊 。(壬申年癸丑月壬辰日) 。
患者发病一月有余,始因工作中出现矛盾,与工友及领导间发生冲突,复因家事不和,抑郁气恼,继之出现精神反常,不能正常工作学习及料理家务,逐渐出现打人骂人、毁坏物品、幻听、幻视、听他人所未闻、见他人所未见、不辨亲疏、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力气倍于常人、时而懒睡、时而兴奋异常,甚则彻夜不眠,曾应用“氯丙嗪”、“奋乃静”及“安定类”药物无明显效果,去多家医院诊治亦不见效(具体治法、用药、剂量等不详),乃于今日求治于中医 。
现患者精神行为异常,査体不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问答无法正确回答,幻听,幻视,如见鬼状,时而消沉,时而兴奋异常,大便已一周未行,舌质红苔黄,脉沉弦滑有力 。查血、尿常规、心电、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 。病属中医“癫狂”范畴,乃七情内伤,气郁痰淤,化热内结,清窍被蒙之证,治当开郁化痰,攻下热结,醒神开窍为法,急则治标,处方如下勉试之:生大黄30克(另包后下),枳实15克,郁金15·克,石菖蒲15克,青礞石15克,香附15克,青皮15克,橘红10克,云苓15克,半夏10克,川芎10克,钩藤15克,另取殊砂粉6克,2剂 。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一处分早、中、晚3次服 。每次用药液冲服殊砂粉1克,2日内服完,以观后效 。
二诊:服上药2剂后,大便泻下数次,狂躁症状减轻,问答基本正确,能够进行语言交流,但仍存在幻听、幻视、心慌、睡眠欠佳、烦躁、胸闷等,复查肝功、心电等均无异常,舌红苔黄,脉沉弦数,仍守前法去大黄等,改方如下:
青礞石20克,郁金20克,石菖蒲2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香附15克,柴胡12克,青皮15克,枳实15克,半夏10克,橘红10克,川芎10克,炒枣仁20克,麦冬12克,白芍15克,远志10克,3剂 。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一处仍分早、中、晚3次温服,另取殊砂粉9克,每次用药液冲服殊砂粉1克,3日内服完 。征得患者配合,结合针刺治疗,以任、督脉及少阴经、厥阴经为主,取人中、鸠尾、巨阙、中脘、印堂、百会、安眠穴、神门、间使、太冲、照海、丰隆穴,毫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
三诊:又服中药3剂后,结合针刺治疗,现患者症状基本得以控制,情绪开始稳定,但仍时有傻笑、自语、幻觉、烦躁、睡眠欠佳、夜惊等,查其舌脉同前无变化,于上方停用殊砂,去钩藤,加珍珠母20克继服6剂,继续应用针刺治疗不变 。
【精神分裂症 针药结合治疗癫狂案】四诊:患者病情稳定,狂躁症状消失,但仍有幻觉、语言反常等,饮食及二便正常,舌苔已退,脉仍沉滑,决定停服中药,仍继续针灸治疗调理,治法仍以清心开窍,豁痰醒神为大法,每日取两组穴位针刺,方法如下:
①第1组取人中、百会、安眠穴、巨阙、中脘、神门、间使、行间、照海、丰隆、足三里穴,取仰卧位,毫针刺,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
②第二组取四神聪、风府、大椎、陶道、心俞、厥阴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穴,俯卧位,毫针刺,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
患者又经上述针刺治疗调理一月有余,基本恢复正常,停止治疗,嘱其恢复轻工作,并告诫家人力争改变患者生活环境,保持舒适工作生活条件,避免情志刺激,清淡饮食,适当文体娱乐及锻炼,长期调理,观察至今,未再复发 。
按语:《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阳明脉解篇云:“阳明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蹦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歧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竦,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素问·厥论云:“阳明之厥,则颠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可见黄帝内经中就已对现代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详细描述 。《难经·二十五难》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尤其是唐·孙思邈《千金方》中提出:“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之 。”在唐代就非常可贵的指出治疗本病要针药并用 。金·刘完素《问间六书》中更提出:“伤寒发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竦,此阳有余阴不足,三一承气汤加当归、姜枣,名当归承气汤以利数行,侯微缓,以三圣散吐之,后用凉膈、洗心散、黄连解毒汤调之 。谵妄发狂,蹦垣上尾,赴井投河,皆为阳热极甚,用三一承气合解毒下之 。”明·李梴《医学人门》更提出:“癫属喜怒无常,狂属膏梁积热 。”治法上提出:“狂则专于下痰降火 。”
本例患者当属中医“癫狂”范畴之“狂证”,乃内伤七情,气郁痰淤,痰热内结,清窍被蒙之证,故首诊先用生大黄30克,加枳实以攻下阳明,泻热开结,殊砂重镇安神,郁金、菖蒲、礞石、云苓、半夏、青皮、橘红、香附、川芎等化痰开淤,解郁行气;钩藤清热熄风;2剂后得以泻下,狂躁得以稍安,乃去生大黄,专用化痰、解郁、行气、安神之法,方中改加枣仁、麦冬、白芍、育阴安神,柴胡疏肝,远志宁神,合用为方,又用针刺之法,人中、百会、鸠尾、巨阙、印堂、太冲以开窍醒神,神门、间使、照海、安眠穴以安神镇静,更用丰隆、中脘穴以化痰开郁 。治疗调理之法丝丝入扣,故二诊仅3天就使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三诊时去钩藤加珍珠母以增镇静安神之力,又服六剂后使病情基本控制,且狂躁症状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停服中药,改用针刺调理治疗,并采用前后配穴,一则用针刺泻法以豁痰开郁,醒神开窍,清心安神;一则用平补平泻法,以背俞穴为主,培元固本,标本兼治,经一月调理,终使患者得以康复,恢复工作,然治疗过程中言语疏导,改变环境,医者和家人之呵护,心理之安慰,亦相当重要,故治疗精神疾患,并非专一药石之攻伐,亦非针砭之痛下,也不是单一安慰而能解决的,必经结合而治,方能收效,录之以供参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