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与方法、经验

【方术内容】
①人院后嘱患者绝对卧床,抬高患肢,保持大便通畅,溶栓治疗:尿激酶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7天为1个疗程 。②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6000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14天为1个疗程,肠溶阿司匹林75mg,口服,每日1次 。③中药治疗:给予清热利湿消肿、活血化瘀通络,内服:金银花30g,茵陈30g,云茯苓18g,薏苡仁30g,赤芍药30g,丹参30g,川牛膝15g,生大黄10g 。水煎,每日1剂 。外治:芒硝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
【临床疗效】
发病1天的病人治愈率为100%(26/26),发病2~7天的病人治愈率为100%(11/11),发病8~14天的病人治愈率为88.89%(8/9),发病15~28天的病人治愈率为75%(3/4),显示全体病人治愈率为96%(48/50),远高于未完全治愈病人4%(2/50) 。
【治验点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与方法、经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内皮受损及炎症反应而造成的深静脉阻塞性疾 。病外伤及手术后长期卧床、产后肿瘤等易诱发本病 。尿激酶对新鲜血栓溶解效果好,半衰期为14~16分钟,低分子量肝素钙可分离抗血栓活性和抗血凝活性,它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 。中医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股肿血瘀证等范畴,由各种病因致瘀血阻滞经脉,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湿邪郁而化热,湿热下注,终致湿热瘀互结,损及脉络而成 。故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清热利湿消肿为辅 。本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茵陈清热利湿消肿;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丹参、赤芍药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川牛膝活血化瘀,并引药下行以直达病所;生大黄通利湿热,且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茵陈有利尿消肿之功;金银花能抗炎解热,对血栓早期患肢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渗出性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和抗凝作用,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大黄有抗炎、调节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诸药配伍,治疗湿热瘀阻之股肿证,恰中病机,效如O鼓 。另加以芒硝外敷,增强了清热消肿止痛之效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而联合用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病程越短,效果越好,且安全性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