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三国”中的醉酒误事
酒能成事,也能败事,醉酒误事在《三国演义》里并不鲜见 。
淳于琼聚饮失乌巢
袁绍大将淳于琼就因贪杯而误了大事,不但丢了巢穴,粮草被烧,自己也被割去耳鼻手指,受尽侮辱 。
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大战中,粮草对于双方来说都尤为重要 。淳于琼所镇守的乌巢是袁绍屯粮要地,攸关袁绍几十万军马的生存 。但淳于琼到了乌巢后,“终日与众将聚饮”,不思严加防守 。所以当曹操向弃袁投曹的许攸请教破袁良策时,许攸便向曹操献计说,淳于琼的军粮全部囤积在乌巢,可是他整日嗜酒,根本没有防备,若是烧了他的粮草,绍军不到三日一定乱成一团 。曹操觉得此计甚好,欣然采纳 。果然,当曹军攻入乌巢时,“淳于琼方与众将饮了酒,醉卧帐中”,还没来得及抵抗就束手就擒,乌巢的粮草全被烧绝 。当袁绍问起败因时,败军告说:“淳于琼醉卧,因此不能抵敌 。”
釜底抽薪,事半功倍,火烧乌巢在曹操赢得官渡之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失去乌巢后,袁军人心浮动,内部发生分裂,张郃、高览等大将投曹,曹胜袁败已成定局 。袁绍在官渡陈兵七十万,占有优势,可较后却出人意外地败于仅有七万兵马的曹操之手,这其中火烧乌巢是个重要转折,而乌巢之败又是由于淳于琼贪杯而直接造成的,贪杯误事由此可见一斑 。
苟安醉酒坏好事
【细数“三国”中的醉酒误事】 还有一人贪杯误事也是与粮草有关,这个人就是蜀国的都尉苟安 。孔明北伐时,李严派苟安解送粮米 。但“苟安好酒,于路怠慢,违限十日” 。如此玩忽职守本该处斩,可经长史杨仪说情后打了八十大板,从轻发落 。苟安被责罚后怀恨在心,回成都后散布流言,说孔明仗着自己立了大功,以下犯上,早晚必将篡国 。刘禅轻信苟安的传言,便急诏孔明回成都 。孔明无奈,只得只身返蜀,失去了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虽然其后仍继续北伐,但只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 。孔明“出师未捷”虽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因酒误事的连锁反应这种偶然因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
刘备酒后出言不慎
刘备本来是个谨言慎行之人,喜怒不形于色,但也有酒后头脑发热,说错话办错事的时候,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另类的刘备 。
刘备在刘表处寄居时,一次二人共饮,刘备醉后一句“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使屏风后偷听的蔡夫人顿起祸心,以刘备“有吞并荆州之意”劝刘表除掉他 。刘表不从,她又和娘家兄弟蔡瑁密议在宴会上杀害刘备,幸亏伊籍透露了信息,刘备才逃过一劫 。
刘备为关、张两弟报仇而亲自领兵伐吴时,在一次宴会上又一次酒后失言 。他对屡立大功的关兴、张苞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患孙权乎!”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将黄忠闻听此言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提刀上马,与吴兵交战,后来中了埋伏,肩窝中箭,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而死 。黄忠之死就是刘备酒后出言不慎所致 。
曹植醉酒失权位
曹操之子曹植也因醉酒误事,在“太子之争”中败下阵来 。曹植自幼颖慧,十几岁便能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较可定大事”,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想让他继承王权 。然而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引起曹操的不满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关羽困于樊城,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执行征虏将军的职责,带兵出征援救曹仁 。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 。结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便取消了让曹植带兵的决定,曹植从此失宠 。这次醉酒,改变了曹操废长立幼的想法,也改变了曹植的命运 。后来他屡遭曹丕的打压,其中固然有曹丕“相煎太急”的政治手腕,但也不乏曹植喝酒误事、不堪重用的自毁前程 。
推荐阅读
- 何谓“勺形”高血压
- 蔬菜“冰淇淋”三明治的做法(黄瓜)
- 关注孩子4种“心灵”需求
- 宝宝的四种“假感冒”要当心
- 危害孩子健康的三大“杀手”
- 宝宝健脑要“软硬通吃”
- 孩子为何会患“学校恐怖症”
- 考生饮食让“安全”先行
- 高考将近 避开考生“营养食谱”误区
- 产后如何预防乳房“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