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血栓性浅静脉炎医案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浅表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臂,少数呈游走性发作 。
目前已经明确,本病发生的机制是:静脉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并引起血管壁炎症反应 。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通常分为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典型临床表现为患肢浅静脉突然呈条索状或柱状、网状肿胀,病变静脉组织红肿或水肿局部皮温升高,扪及热痛触痛和压痛明显,肢体活动受限,全身反应较轻,微热不适,经休息或治疗,红肿热痛逐渐消退,遗留暗红色或暗褐色色素沉着,浅表静脉条索、硬结或串珠样改变明显,通常2~3周触痛可消失 。
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中医“赤脉”、“青蛇毒”、“恶脉”、“黄鳅”等范畴 。多由湿热蕴结,寒湿凝滞,痰浊瘀阻,脾虚失运,外伤血脉等因素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留滞脉中而发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浅静脉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形如蚯蚓,硬而疼痛为主要特征 。中医治则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主清热解毒可抑制炎性因子渗出,化瘀通络可以消除血栓、扩张血管 。
【临床应用】
李氏3以五味消毒饮合活络效灵丹化裁为基本方治疗下肢浅静脉炎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45岁以下者4例,45~55岁者12例,55岁以上者8例;病程15天以下者15例,15~30天者7例,1年以上迁延日久,反复急性发作者2例 。临床表现:单一下肢病变19例,双下肢病变5例 。患肢重着、麻木、疼痛、大小隐静脉曲张、足背及踝部指凹性水肿24例;小腿下部红肿17例,皮肤暗红、色素沉着4例;并发湿疹性皮炎或溃疡3例,外科术后复发6例 。
治疗方法:金银花30g,野菊花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连翘15g,当归10g,丹参45g,生乳香10g,生没药10g,川牛膝15g,炒大黄10g(后下) 。每天1剂,水煎2次,取药汁约300ml,分早、晚餐前各服150ml,10天为1疗程 。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服药1~2疗程,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观察6个月无复发者,评为痊愈21例,占87.50%;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观察3~6个月偶有复发,再经服药治疗可消退者,评为显效2例,约占8.33%;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经配合西药抗炎治疗而痊愈,观察3个月以上病不复发者,评为有效1例,约占4.17% 。总有效率为100% 。
按:本观察病例均为下肢浅静脉炎,多因四肢血液循环障碍,其血管内膜炎症及血液黏稠度增高,促进了血栓的形成,栓塞四肢微小血管而成 。属于良性浅静脉炎 。五味消毒饮功专清热解毒,更添炒大黄、连翘泻火通经,消肿散结;活络效灵丹,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消肿定痛,再入延胡索、鸡血藤通经活络,行气止痛;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药下行、宣通血脉,消肿止痛 。全方共奏清热泻火解毒,化瘀散结通络,软坚消肿定痛之功 。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谓药证合拍,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袁氏等应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四肢静脉炎30例,并与西药治疗组30例对照 。60例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25~82岁,平均52.3岁,均留置套管针,静脉炎发生部位为手背、前臂、足背浅静脉及大、小隐静脉 。因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例,氧氟沙星类抗生素11例,可达龙10例,氯化钾8例,其他药物6例 。二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 。
治疗方法:以五味消毒饮为基础方外用,药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各20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浓煎至50ml,用纱布浸透湿敷于患处,1天2次,每次05~1h;对照组采用等量33%硫酸镁湿敷,1天2次,每次0.5~1h
疗效标准:治愈:红肿消退,触而不痛,结节、瘀斑消失,网状、条索状红线消失,血管恢复弹性,再次穿刺输液通畅 。
(1)显效:①用药4天局部红肿、灼热、痛及条索状红线消退面积>70%,血管明显变软;或②炎症面积<20cm2治疗3天;炎症面积>20cm2以上治疗5~7天;
(2)有效:①用药5天后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消退,面积<70%,条索状红线色淡,血管稍软;②炎症面积<20cm2,治疗5天;炎症面积>20cm2以上,治疗7天
(3)好转:①用药后6天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消退,面积<50%,条索状红线色淡,血管无软;②炎症面积<20cm2,治疗6天;炎症面积>20cm2以上,治疗7天以上 。无效:用药后,炎症症状、体征减轻不明显或无改变,用药时间大于7天 。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与显效共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与显效共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
按:四肢静脉炎是静脉给药过程引起的并发症,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I型变态反应,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有关 。治疗静脉炎的方法较多,如正红花油搽剂、云南白药、乳香没药芒硝煎剂,以及硫酸镁湿敷、喜疗妥、烧伤膏等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太理想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疗疮等功效 。方以银花两清气血热毒为主,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蒲公英、野菊花均各有清热解毒之功,配合使用,其清热之力尤强,并能凉血散结以消肿痛 。
【病案举例】
张某,男,65岁,1999年3月16日初诊 。主诉左下肢深部静脉炎,膝以下表浅静脉曲张40余年,急性发作小腿浅静脉红、肿、热、痛,伴足背及踝部水肿1周余 。患者于198年冬,因施工在外,冒风踏雪、风寒侵袭、寒湿凝滞,引发左下肢静脉炎,曾先后辗转几家医院就诊,均确诊为左下肢深部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抗炎、活血化瘀、通脉治疗,建议手术根治 。因患者惧怕手术,屡用青霉素、脉络宁注射液等静脉输液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得以缓解后重返工作岗位 。刻诊见:左下肢膝以下静脉曲张肤色暗红,并发多处浅静脉红、肿、热、痛,足部及踝部呈指凹性水肿,行走不便 。自觉肢、 。
体重着、麻木、肿胀灼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厚腻少津,脉弦数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遣证,下肢静脉曲张,下浅静脉及其周围炎证属火毒炽盛、湿热壅滞、瘀血阻络 。治以清热泻火解毒,化瘀散结通络,软坚消肿定痛 。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连翘15g,当归10g,丹参45g,生乳香、生没药各10g,川牛膝15g,延胡索15g,鸡血藤3g,炒大黄15g,水煎2次,取药汁约300ml,分早、晚餐前各服150ml,用药渣帛裹热敷患部2~3次 。1999年3月20日复诊:患者服药4剂,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赤、便秘等症消失,左下肢红、肿、热、痛及水肿日渐消退 。续以上方去大黄,续服5剂1999年3月25日诊: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左下肢静脉炎症、红肿热痛基本消退,大小隐静脉曲张 。建议手术根治 。嘱站立、行走之前,用弹力绷带束扎,多采取卧位休息,并将患肢垫高于心脏水平位置 。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3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血栓性浅静脉炎医案】按:血栓性浅静脉炎,与中医学疔、疖、痈肿、疮毒等证相类似,多发生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症患者临床上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炎症改变,往往互为因果 。其病因病机乃湿热壅滞、火毒炽盛、脉络瘀阻所致,本例患部静脉曲张,呈条索状红肿、灼热、变硬、胀痛拒按,证属火毒炽盛、湿热壅滞、瘀血阻络 。五味消毒饮,功专清热解毒,更添炒大黄、连翘泻火通经、消肿散结;活络效灵丹,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消肿定痛,再入延胡索、鸡血藤通经活络,行气止痛;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药下行、宣通血脉、消肿止痛 。全方共奏清热泻火解毒,化瘀散结通络,软坚消肿定痛之功 。用于治疗本例,可谓药证合拍,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推荐阅读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痔疮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乳腺炎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医案
- 海洛因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二醋吗啡依赖脱毒后稽延症状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烦热病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便秘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心肌炎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痹症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痛风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类风湿关节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