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气郁证医案、配方
气郁证
气郁证是指人体某部或某脏腑发生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为:疼痛时轻时重 , 痛无定处 , 或胀痛 , 或串痛 , 或攻痛 , 胀闷 。其痛、胀 , 每因嗳气、矢气则舒 。心胸憋闷 , 胁肋胀满 , 乳房作胀 。胃纳呆滞 , 脘闷腹胀 , 咳嗽喘促 , 大便秘结或里急后重 。而丹栀逍遥散的主治重点在调理气机而清郁热 。
气郁是指肝气郁结为病 , 属郁证的范畴 。气郁是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疾病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源集·五郁论》中指出:“凡病之起也 , 多由乎郁 , 郁者 , 滞而不通之意也” 。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 , 百病不生 , 一有怫郁 , 诸病生
焉 , 故人身诸病 , 多生于郁” 。由此可见情志波动 , 失其常度 , 则气机郁滞 , 气郁日久不愈 , 出气及血 , 变生多端 , 进而引发多种症状 。气郁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肝 , 肝主疏泄气血 , 性喜条达 , 如果受了“七情”、“五志”之气的干扰 , 就会导致情志失调 , 肝失条达 , 气郁不畅 , 出现肝气郁结的病证 。在肝气郁结之后又会演变产生血郁、痰郁、湿郁、火郁、食郁等六郁之证 , 故郁证是以气郁为本的 。《证治汇补·郁证》提出:“郁病虽多 , 皆因气不周流 , 法当顺气为先” 。《医方论·越鞠丸》中亦说:“凡郁病必先气病 , 气得流通 , 郁于何有?”因此 , 疏通气机为治疗气郁证的总则 。而丹栀逍遥散正具有此功效 , 临床再通过加减变化 , 使其更合病情 , 故能收到满意疗效 。
【临床应用】
章金飞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该病8例 , 疗效显着 。基本方药:丹皮15g , 山栀12g , 煨姜9g , 柴胡15g , 甘草6g , 当归12g , 芍药12g , 茯苓12g , 白术12g , 薄荷6g 。临床运用时 , 应根据病程长短 , 病情轻重明辨虚实 , 灵活调整方中诸药的用量或取舍 。实证以疏肝理气为主 , 重用柴胡;虚证以益气血扶正为法 , 重用当归、芍药、白术;依据病情分别佐以清热、利湿行血、化痰、消食之法 。
如嗳气频频 , 胸脘不畅者酌加陈皮、旋覆花、代赭石;食滞胀满者加神曲、山楂、鸡内金;口苦 , 苔黄 ,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龙胆草;口苦 , 荅黄腻者加贝母、瓜蒌;心悸少寐者加远志、柏子仁;腰酸乏力者加龟板、知母;月经不调者加香附、益母草 。治疗期间注意休息 , 适量体力活动 。嘱其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动火等刺激性食物 , 宜清淡松软食物 , 注意自我调养情志 。每日1剂 , 煎服2次 。2周为1疗程 。结果:痊愈34例 , 占38.2%;好转53例 , 占59.6%;无效2例 , 占2%;总有效率97.7% 。方中丹皮、山栀、薄荷清肝泻火;煨姜、茯苓、白术解郁和胃;柴胡调理气机;甘草和其阴阳 , 当归、芍药补益气血 。诸药相配 , 补气和中 , 调和气机 , 自然邪去正复 , 气得升降则诸症自除 。
【病案举例】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气郁证医案、配方】刘某 , 女 , 30岁 , 1990年6月21日就诊 。一年来郁闷寡欢 , 悲忱易哭 , 烦躁不安 , 善太息 , 胁肋胀满 , 头痛眠差 , 体倦乏力 , 不思饮食 , 大便时溏 , 舌尖红体胖有齿痕 , 苔白略腻 , 脉弦略数 。系肝郁血虚心神失养 , 治宜疏肝健脾 , 养血安神 , 清热除烦 。方药:柴胡15g , 当归20g , 白芍20g , 茯苓15g , 白术15g , 丹皮10g , 栀子10g , 炒枣仁15g , 合欢皮20g , 淮小麦15g , 甘草10g , 大枣5枚 。连进20剂 , 病告痊愈 。
推荐阅读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中风后抑郁症医案、配方
- 松子炖蛋怎么做 4步做松子炖蛋
- 五苓散加减治传染性脓疱病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斑秃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内障眼病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外伤性前房积血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视网膜震荡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视网膜脉络膜挫伤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视网膜脱离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缺血性视乳头病变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