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痛风医案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 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 , 后期可出现肾脏损害 。急性痛风常因暴食高嘌呤食物、过度饮酒、手术、劳累等诱发 。发病前多无先兆 , 常以急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 , 疼痛进行性加重 , 局部肿胀发热 , 及明显触痛 , 皮肤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痛风多出现外周关节的复发性急性或慢性关节炎 , 大趾的跖趾关节累及最常见 , 足弓 , 踝关节 , 膝关节 , 腕关节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 。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 , 痹证是由正气不足 , 风寒湿乘虚而入所致 。《素问·痹论》曰:“痹久不去者 , 内舍其合也 。”痛风日久 , 邪气由浅入深 , 内舍于脏 , 可致肾脏损害 , 形成“内脏痹” 。痛风属本虚标实之证 , 气血凝滞、经络闭塞不通是其主要病机 。
【病案举例】
患者男 , 81岁 , 因反复足趾关节肿痛3年 , 再发2天 , 于1993年3月16日初诊 。3年前患者不明原因突感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 , 逐渐扩展到左踝关节 , 某医院诊断为痛风 , 给以秋水仙碱等治疗后症状缓解 。上述情况反复发作 。2天前饮酒后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又作 , 渐及左踝及膝关节 , 疼痛剧烈 , 难以成寐 , 伴心烦口渴 。查关节局部红肿灼热 , 左耳轮处可见一约0.6cm×0.6cm之痛风结节 , 舌质暗淡 , 苔薄黄腻 , 脉弦细 。血尿酸643μmo/L , 血沉88mm/h 。
辨证:肝脾两虚、湿热痹阻、痰瘀互结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痛风医案】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调补肝脾 。
处方: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加减 。
忍冬藤、石膏、薏苡仁各30g , 白术、茯苓、泽泻、威灵仙、牛膝各15g , 独活、当归、白芍、川芎、苍术、元胡各12g , 黄柏、知母各10g 。水煎服 , 日1剂 。
服药3剂后 , 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减轻 , 舌苔转为薄白腻 。上方去石膏、知母、元胡 , 加穿山甲、白芥子各10g5天后关节症状消失 , 耳轮处痛风结节破溃 , 尿酸盐结晶开始脱落 。续服上方5剂 , 患者耳部痛风结节基本脱落 , 但局部皮肤尚未愈合 。上方加黄芪45g , 3剂后耳轮处皮肤愈合 , 症状消失 , 复查血尿酸243μmol/L , 血沉8mm/h随访至今 , 病未复发 。
按:中医认为气血凝滞、经络闭塞不通是痛风的主要病机 , 当归芍药散中当归、白芍、川芎活血通络;白术、茯苓、泽泻祛湿泄浊 , 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明显 , 以邪实为主 , 故用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加减 , 和血利水、清热利湿 , 加石膏、知母、忍冬藤等增强清热之功 , 后加山甲、白芥子散结消瘀 , 故方证相合 , 加减化裁而取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