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液汤加减治中风狂躁医案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中经络,一般仅见肌肤麻木,口眼?斜,言语謇涩,或半身不遂,无神志障碍.中脏腑,除见中经络的症状外,还有朦胧思睡或昏愦无知等神志症状.又可分为闭脱二证.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西医学将本病主要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风.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情绪的异常波动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是威胁人类生,、、
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中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患者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现幸存中风患者700万,其中450万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患者死亡120万.其危险因素有:①高血压病.②糖尿病.③心脏疾病.④血脂代谢紊乱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⑥吸烟与酗酒.⑦血液流变学紊乱.⑧肥胖与超重⑨年龄和性别.
《景岳全书·非风》中记载:"人于中年以后,多有此证,其衰可知.经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正以阴虚为也夫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根本衰而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矣.所谓根本者,即其阴也."明确阐明肾阴亏虚是中风病机的关键.本病病机较复杂,总的来说,不外虚、火、风、痰、气、血.证属本虚标实,本虚是中风病的异中之同,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火、风、痰、气、血等标实现象是中风病的同中之异.中风病急性期使用脱水剂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同时,耗伤阴液,进一步加重了阴虚,故临床上出现一系列阴虚的表现:烦躁易怒,强哭,夜尤甚,五心烦热,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或苔黄腻.
【临床运用】
李氏运用增液汤加味治疗脱水剂所致阴虚证68例,其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7岁,4~50岁2例,50~70岁49岁,80岁以上17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2月脑梗死27例,脑出血41例.治疗以《温病条辨》之增液汤为主方,药物组成:玄参9~15g,生地黄9~15g,麦冬10~15g.偏心阴虚者,加知母12g,栀子15g,酸枣仁20g;偏胃阴虚者,加沙参15,石斛15g,玉竹12g;肝阴虚变证者,加山茱萸、枸杞子、何首乌;心神不交者,可加黄连、肉桂引火归元;肾阴虚伴失语、神志恍惚、苔浮腻者,加石菖蒲、远志、杏仁、木蝴蝶等开窍之品.文火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10日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68例患者中,服中药1~3个疗程,痊愈39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7例.痊愈率为57.35%,有效率为89.71% 。
【病案举例】
段某,男,64岁,因生气突然感到头痛、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于2002年11月18日16时收治入院.入院后体查:神志恍惚,言语不清,右中枢性面舌瘫,右上、下肢肌力级,双眼向右侧凝视.血压180/100mmHg头颅CT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量约35ml遂给予20%甘露醇250ml、每6小时一次脱水降颅压及其他内科对症处理.次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发热,体温38.5℃,给以安定10mg肌内注射,烦躁尤甚,又给安定10mg肌内注射,每日2次第3日,患者出现狂躁,左侧肢体舞动.遂请马教授会诊认真查体后,发现患者面红目赤,狂躁不安,腹部膨隆,可触及肠形,7日未行大便.舌质红绛,苔黄厚焦燥有裂纹,脉洪数.诊察后认为该患者属中医"出血性中风",源于患者素体阳盛,因大怒肝阳暴张肝火上灼脑络,迫血外出发为中风.邪热蕴结与燥屎相互搏结,阻闭于腹,渐成"痞、满、燥、实、坚"之候.热毒蕴结,上扰心神和脑窍,故出现失眠,狂躁不安.
辨证属典型的阳明腑实热结之证.治疗应攻积导滞,急下存阴.方以大承气汤合增液汤加味.处方:大黄9g(后下),芒硝6g,枳实12g,厚朴12g,生地12g,玄参12g,麦冬12g,天花粉30g1剂,水煎服.患者服后不久即频转矢气,当日行大便2次,体温有所下降,烦躁减轻.
次日再诊,因实结已除,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处方:生石膏20g(先煎),淡竹叶12g,知母12g,石斛12g,玄参2g,生地12g,麦冬10g,天花粉30g.5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后体温正常,神清而安详.
【增液汤加减治中风狂躁医案】按:中医常言"留得一分津液,便存一分生机".因此张仲景便针对阳明腑实见证,创立了大承气汤,目的在于"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然急下之后,热结虽除,余热未清,加之热邪耗伤人之气阴,故张仲景又立竹叶石膏汤以益气生津、和胃除烦,寓意仍在于固护人体阴液.该例患者由于实热与燥屎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数日不行,脘腹痞满;邪热内盛于里上扰心神,故表现为狂躁不安;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故腹部按之坚硬有块;热灼津液,阴精大伤,不能上承,故舌苔焦黄干裂.综观诸症,阳明腑实征象已悉数呈现,故治疗应急下实热燥结,以图存阴救阴.中医对于阳明腑实见证一直强调要"下不言早",因"祛邪即所谓扶正","邪去正自安".现代研究也证实,通腑泄下法可促进新陈代谢,使体内毒素假借肠道而排出,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能起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的作用.但攻下时需考虑患者体质及病程,做到中病即止,不可过量.同时合用增液汤,一可以协助攻下,二可补充因热病而受损的阴津.两法合用可发挥攻补兼施之功攻下之后,虽腑实解,然余热未清,此时采取且清且补之法可收清不伤正、补不恋邪之妙.本例患者就是随着腑气的通畅而神志转清,血压也渐趋正常.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是提高脑出血抢救成功率及防止出血再发生的重要保证.在临床上常见到一些老年高热患者,因治不及时或治不得法而突发中风之患,如能采取中西结合,中药攻下与保津同施,西药及早补充液体,就可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因此"急下存阴"不单对治疗热性病而且对防治中风病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即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推荐阅读
- 增液汤加减治慢性肝炎医案
- 增液汤加减治脑血栓医案
- 增液汤加减治心律失常医案
- 增液汤加减治慢性呼吸衰竭医案
- 急性肺炎 增液汤加减治风温肺热病医案
- 增液汤加减治放射性肺炎医案
- 增液汤加减治肺结核医案
- 黑糯米番薯汤如何做 黑糯米番薯汤做法
- 猪肚煲汤怎么做 猪肚煲汤简单做法
- 黄鸭汤怎么做更好吃 如何炖鸭汤好喝又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