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乙肝排毒汤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太子参12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3g,五
味子10g,丹参15g,三棱10g,板蓝根15g,香附12g,猪
苓12g,大腹皮10g,焦三仙各15g
【作用与功效】健脾疏肝,解毒化瘀 。
【适应证】乙型肝炎 。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陈某,男,34岁,干部 。初诊(1993年3月7日):患“乙型肝炎”半年,经多次化验检查,结果均呈阳性 。现症见目睛黄染,面色萎黄,脘腹胀满、疼痛,以右上腹为着,呈阵发性剧痛 。伴有头昏、失眠、口干思饮,纳差,便稀,舌质红,苔薄白少津,脉弦缓 。辨证:脾虚肝郁,毒瘀互结 。治法:健脾疏肝,解毒化瘀 。方药:太子参12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3g,五味子10g,丹参15g,三棱10g,板蓝根15g,香附12g,猪苓12g,大腹皮10g,焦三仙各15g二诊(1993年3月13日):腹痛、腹胀,头昏、头涨、口干、纳差等症状明显减轻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缓 。仍用上方加鳖甲15g(先煎)患者自感服药后症状递减,遂自行取药连服近百剂 。3个月后病情大为好转,精神大振,纳食增加,腹痛、胁痛均除 。肝功能正常,化验指标全部转阴 。
【解读赏析】方名为编选者暂为代拟 。“乙肝”治法虽多,但辨证论治仍应是治疗的总则 。把握患者的根本病机,在细心辨证选方用药的基础上,酌加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被广泛认可的药味,加强排毒,不失为一种尝试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断不可寄望于一朝一夕,更不能只识病而忽略“证”
的重要性 。只要做到病证合参、方药精当,临证治愈机会良多 。
急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等类型,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古人很早就观察到黄疸一症,其中就包括本病历代医家对黄疸的病因病机论述颇多到清代,多归因于湿热,有湿热并重,湿重于热,热重于湿之分 。其病因有内因与外因两种,一种认为脾为胃行津液,津液行则小便利,若胃气衰,脾气弱,不能为胃行津液,湿停于内,湿生热,热滋湿,二者相生,熏蒸日久,热气成黄 。另一种认为外因所致,如南方湿热交蒸,易致黄疸 。
吴又可说:“发黄为标,小便不利为本,及论小便不利,病源不在膀胱,乃系胃移热,又当以小便不利为标,胃实为本 。”结合病毒为本,肝炎为标;肝炎为本,黄疸为标;黄疸为本,小便赤少为标 。治当以清除病毒为本,治黄疸为标,而治黄疸又当以治肝炎为本 。所以说,张先生之“排毒”说甚是矣 。
昔年治肝名家“南姜北关”(上海姜春华,北京关幼波)二公多重大黄之专功,栀子次之,茵陈又次之,设去大黄而服栀子、茵陈是忘本治标,鲜有效矣 。或用茵陈五苓,不惟不能退黄,小便间亦难利 。吴又可的论点与方法,是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姜公重用大黄,有时达24~30g 。无黄疸症状的肝炎,从辨证论治角度,亦从黄疸论治 。辨其一般症状,多有乏力纳呆,恶心尿赤,舌红苔黄等,亦为湿热 。先生认为,无论有无黄疸,既然同为肝炎,皆由病毒引起,则其治法大体应同 。
【张学文乙肝排毒汤的配方组成】急胜肝炎的治疗方法如下 。湿热型:身目俱黄,尿少黄赤,纳呆泛恶 。可用基本方①茵陈蒿汤 。茵陈30g,生栀子15g,生大黄24g.②龙胆苦参汤 。龙胆9g,苦参15g,胆南星9g,生栀子15g热重于湿者舌偏红,口苦干,尿赤,茵陈蒿汤加川连3g,黄柏9g,牡丹皮9g,连翘15g,龙胆9g 。湿重于热者胸闷苔腻,纳少尿少,龙胆苦参汤加对座草30g,薏苡仁90g,苍术15g,砂仁1.5g,茯苓30g 。湿热俱重者口渴神烦,舌红目赤,胸闷作恶,不饥不纳,尿少色赤,黄疸指数、转氨酶俱特高 。茵陈30g,栀子15g,生大黄30g,板蓝根15g,川连6g,黄芩9g,黄柏9g,龙胆9g,连翘12g,田基黄30g,木通9g,茯苓30g,鲜茅根30g,广犀角9g寒湿型:即阴黄 。黄色晦滞不鲜明,畏寒肢冷四肢不温,苔白 。茵陈茯苓汤:茵陈30g,茯苓9g,猪苓9g,滑石12g,官桂3g 。犀角现已禁用,请用代用品 。
推荐阅读
- 张学文疏肝健脾化瘀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滋肝宽胸平眩汤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心瓣膜病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慢性心肌病方的配方组成
- 张嘉倪亮相巴黎时装周 无修图抢镜吓坏网友
- 张学文瓜蒌薤白养心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脑动脉供血不足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头冷痛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慢性支气管炎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肺不张方的配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