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头冷痛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鹿茸3g(冲服),狗脊10g,巴戟天10g,鸡血
藤30g,当归10g,白芍12g,桂枝6g,丹参30g,川芎12g,磁石30g(先煎),姜半夏10g,砂仁6g,郁金12g,广木香6g,蔓荆子10g 。
【作用与功效】温肾扶阳,活血化瘀,理气化痰,通络止痛 。
【适应证】头冷痛 。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赵某,女,42岁,神木县人 。初诊(1980年1月18日):头冷痛历时5年,久治不愈 。痛则心烦不安,恶心欲呕 。平时睡眠欠佳,腰痛膝软,畏寒足冷 。
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细弱 。辨证:阳虚血亏,瘀阻不行,痰浊内聚,清阳不升 。治法:温肾扶阳,活血化瘀,理气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鹿茸3g(冲服),狗脊10g,巴戟天10g,鸡血藤30g,当归10g,白芍12g,桂枝6g,丹参30g,川芎12g,磁石30g(先煎),姜半夏10g,砂仁6g,郁金12g,广木香6g,蔓荆子10g 。服法:每日1剂,每剂2次 。水煎服 。
上方服用5剂,头冷痛大为减轻,舌已转红,脉沉渐起,但觉稍热,故于上方去鹿茸、木香、鸡血藤,加菊花15g,桑寄生12g,天麻12g,嘱继续服用 。同年10月上旬告知,头痛已基本痊愈 。
【解读赏析】方名为编选者暂拟 。头为诸阳之会,冷痛为阳气不达巅顶,然舌质黯、苔白腻,瘀痰交结之症显然 。
综合分析,头痛是由素体阳虚血少,渐致湿聚血凝,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脉络阻滞,不通则痛 。且瘀痰阻遏,更伤阳气,从而阳虚,瘀痰互为因果,故头痛日重,久治不愈今从温肾扶阳,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祛痰降浊着手,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以使真阳得复,血脉通利,清升浊降而头痛渐愈 。
头冷痛为头痛之列 。治斯疾应首辨外感内伤 。外感头痛以风邪所致者最多,因风性轻扬,故《素问·太阴阳明论》
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李中梓亦云:“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且风为百病之长,故常兼寒、热、湿邪致病 。风寒头痛者,其痛常连及项背,畏风怕冷,川芎茶调散主之;若寒甚而见肢厥、背冷、脉沉细,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
风热头痛者,其痛胀甚,恶风或发热,芎芷石膏汤主之 。
风湿头痛者,其痛如裹,身困、苔腻羌活胜湿汤主之然临床常有风寒头痛而兼见苔黄、口苦等热象者,是风寒与风热夹杂头痛,可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之 。
清上蠲痛汤出自《寿世保元》,称“能治一切头痛,不论偏正皆效” 。常用于治疗风寒兼热的头痛而效佳 。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且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白芷,辛温散寒,菊花、蔓荆子,辛凉散热,均能疏风止痛;黄芩清热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清热止痛之功 。若兼湿邪可加苍术;防辛温过于伤阴,可配伍麦冬 。
【张学文头冷痛方的配方组成】内伤头痛,则应分清虚实 。虚证主要责之气虚与肾虚,盖“头者,精明之府”,而“脑为髓之海”,故气血不足及肾虚均可致头痛 。临床又以气虚头痛最为多见,其痛绵绵,遇劳则甚,兼神疲、气短等,顺气和中汤主之;若见气虚而有目胀、颈胀、耳鸣等症,则改用益气聪明汤 。肾虚头痛者,其痛为空痛,以后头为主,兼腰膝酸软等,杞菊地黄汤主之;若虚热甚可合大补阴丸,若有水不涵木而肝阳化风者,则加天麻、钩藤、僵蚕等平肝息风 。
内伤头痛之实证主要为痰浊、瘀血或肝阳上亢所致 。《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 。”因头为清窍,而痰为有形之浊邪,易随气流行,上扰清窍,故临床痰浊头痛者居多 。若头痛而昏蒙,伴胸痞呕恶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 。
肝阳头痛者,其痛且眩,以两侧及巅顶为主,伴心烦易怒、胁痛、脉弦等症,天麻钩藤饮主之 。
若瘀血头痛者,其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昼轻夜甚,通
窍活血汤主之 。此外,因久病人络,故凡属慢性头痛,无论头痛性质或部位,均可配合天蝎散(天麻、全蝎、僵蚕)以祛风通络,加强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