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心瓣膜病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瓜蒌15g,薤白10g,丹参15g,炙甘草6g,苦
参10g,桂枝10g,葛根10g,川芎10g,赤芍10g,当归10g,三七3g(冲服),山楂15g
【作用与功效】通阳宽胸,养血活血
【适应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胸阳不振,心脉瘀阻 。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赵某,女,16岁,西安某中学学生 。初诊(1993年1月10日):主诉:胸闷心慌,低热,关节疼痛,头晕,月经量多,在西安某大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舌质红、苔白,脉细数 。辨证:
胸阳不振,心脉瘀阻 。治法:通阳宽胸,养血活血 。方药:
瓜蒌15g,薤白10g,丹参15g,炙甘草6g,苦参10g,桂枝10g,葛根10g,川芎10g,赤芍10g,当归10g,三七3g(冲服),山楂15g复诊(1993年2月13日):左胸部偶有刺痛,肩关节疼痛,有时头晕,月经量多,色红,经常感冒,舌尖红、苔白,脉细数 。仍用上方加葛根、姜黄、玉竹 。
三诊(1993年3月6日):病史同前,心悸,胸闷,动
则汗出,脉细数,舌红苔黄 。处方:地黄12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太子参12g,麦冬10g,五味子10g,瓜蒌15g,薤白10g,三七3g(冲服),焦山楂15g,桑寄生12g此后基本以上方加减,又诊治三次,病情减轻 。患者因服上方效显,故一直常服此方,半年后随访,病再未犯 。
【解读赏析】方名为编选者暂拟 。风湿性心脏病又称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风湿热引起的慢性心瓣膜损害,造成瓣膜口的狭窄或关闭不全进而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发展为心功能代偿不全,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 。
以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等症状及特殊体征成为临床主要特征 。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50%~70%患者有明确的风湿热史 。瓣膜受累最常见者为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者,以及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预后不良 。
风心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 。
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 。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证风心病的病因为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由经络人脏腑,痹阻心脉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邪痹心脉,心血瘀阻,而致心悸、胸闷、胸痛 。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脉瘀阻,则面部两颧紫红,口唇青紫 。心肺同居上焦,心血瘀阻,则肺气不利,痰阻血瘀,血不循常道,故气急、咳嗽、咳痰、咯血 。心血瘀阻,心气虚弱,心阳不振,病延日久,心肾阳衰,寒水不化,上则凌心射肺,下则膀胱开阖不利,而见心悸如脱,气短喘息,四肢厥冷,小便不利 。阳气衰败,阴液欲脱,瘀血痹阻心肺,可出现心胸憋闷,气短难续,咯吐血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危重证候 。
心血瘀阻症状:两颧紫红,唇甲青紫,心悸胸闷,甚则
胸痛,咳嗽,咳痰,或伴咯血,头晕乏力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本型最常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 。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血瘀阻则两颧紫红,唇甲青紫;心血瘀阻,致心阳不振,心脉不通,则心悸胸闷,甚则胸痛;心肺同居上焦,心血瘀阻,肺气不利,痰阻血瘀,血不循常道,故咳嗽、咳痰、咯血;血行不利,无以充养,则头晕乏力;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细或结代,均为心血瘀阻之征 。
【张学文心瓣膜病方的配方组成】一般治疗上,若心血瘀阻,治可用桃红饮加减 。桂枝12g,桃仁9g,红花6g,川芎9g,赤芍12g,当归9g,丹参15g,威灵仙15g,延胡索12g,炙甘草9g 。随证加减:咳喘甚且有黏痰者,加苏子9g,苦杏仁9g,半夏9g,以宣肺化痰平喘;咯血者,加生侧柏叶15g,三七粉2g(兑服),以清肺散瘀止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