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乌药散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方剂出处】宋·《圣济总录》
本方又名"乌药散".
【标准配方】乌药木香茴香青橘皮高良姜各半两(各15g)槟榔二个(9g)川楝子十个(12g)
川楝子用巴豆微炒,敲破,小麦麸一升同炒,川楝子变黑色时,去巴豆、小麦麸,上除炒巴豆不用外,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3g),食前温酒送下;疼甚,炒生姜、热酒调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功效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主治小肠疝气,前阴牵引脐腹疼痛,睾丸偏坠肿胀,舌淡苔白,脉象沉弦.亦治妇女痛经,瘕聚等气滞寒凝者.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胃痛等病症.
1.慢性前列腺炎以本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3例,并与盐酸特拉唑嗪、芬必得治疗相对照,疗程6周.用NH-CPSI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34期)2.慢性阑尾炎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阑尾炎40例,并与头孢噻肟钠+硫酸阿米卡星十甲硝唑抗感染治疗相对照,以症状体征变化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率28.21%,总有效率69.23%,组比较有明显差异.(《陕西中医》2005年第6期)
3.胃痛运用本方为主方治疗胃痛患者83例,2周为一个疗程,平均服药1.8个疗程.以疼痛消失,进食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2例,显效23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7%.(《江苏中医药》2003年第5期)
【按语】本方主治气滞寒凝之疝气,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若用痛经、瘕聚亦须有上述舌、脉.方中以辛温之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配用青皮疏肝理气、高良姜散寒止痛、木香行气止痛、茴香暖肝散寒,四药皆为辛温芳香之品,从而加强了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之力;又以槟榔下气化滞、直达下焦而破坚.本方以苦寒的川楝子与大辛大热的巴豆同炒,增强川楝子行气散结之效,又减其寒性,而且还吸收了巴豆荡涤攻坚散积的作用.
本方辛散温通力强,实热证者慎用.方中巴豆不宜直接投入方中使用,以免引起腹泻,甚至引起中毒.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睾丸炎、疝气、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胀气、妇科炎症、肠痉挛、晚期癌痛等各种痛症.
【天台乌药散的标准配方与用量】附方
三层茴香丸(《是斋百一选方》)由茴香沙参、川子、木香(一层),荜茇、槟榔(二层),白茯苓、黑附子(三层)组成.功效行气疏肝,消疝止痛,温肾祛寒.主治寒疝,脐腹疼痛,睾丸偏大,阴囊肿胀重坠、有碍步行,或外肾冷硬如石、日以渐大,苔白,脉沉弦.
导气汤(《医方集解》)由川楝子四钱(12g),木香三钱(9g)茴香二钱(6g),吴莱萸一钱(3g)组成.功效疏肝行气,寒止痛.主治寒疝疼痛.本方行气破滞之功不如天台乌药散,故用治一般寒疝;若气滞寒凝并见之小肠疝气,仍当选用天台乌药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