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的家庭止痛法
目录:
第一章:癌症晚期家庭止痛法
第二章:健康心脏“金指标”
第三章:改变糖尿病治疗的见血标
第四章:糖尿病用药实例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 。疼痛是折磨患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如何才能止痛增强患者对抗病魔的信心就变成了癌症患者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了 。
癌症晚期家庭止痛法
在癌症止痛的家庭治疗中 , 对于病程较长和疼痛较轻的癌症病人 , 应采取心理疗法和物理疗法来止痛 , 这会给病人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 提高生活质量 。
癌症止痛心理暗示疗法
此法主要是增强癌症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结合各种癌症的治疗方法 , 暗示病员如何进行自身调节 , 告诉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 , 使他增强生活勇气 , 认真完成一日三餐和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 以充分调动自身最大消灭癌细胞的能力 , 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
放松癌症止痛法
全身松驰可以轻快感 , 肌肉松弛可阻断疼痛反应 。可以让病人闭上双目 , 作叹气、打呵气等动作 , 随后屈髋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缓慢作腹式呼吸 。或者叫病人在幽静环境里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吸气与呼气 , 使清新空气进入肺部 , 达到止痛目的 。
物理癌症止痛法
可通过刺激疼痛周围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目的 。刺激方法可采用按摩、涂清凉止痛药等 , 也可采用各种温度的刺激 , 或用65℃热水袋放在湿毛巾上作局部热敷 , 每次20分钟 , 可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
转移癌症止痛法
可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椅子上 , 闭上双眼 , 回想自己童年有趣的乐事 , 或者想自己愿意想的任何事 , 每次15分钟 , 一般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 , 事后要闭目静坐2分钟;也可根据病人的爱好 , 选放一些快声调的音乐 , 让病人边欣赏边随节奏作拍打、拍手等动作;还可让病人看一些笑话、幽默小说 , 说一段相声 。这些都可以达到转移止痛的目的 。
健康心脏“金指标”
心脏健康与哪些健康指标最密切?美国《男性健康》杂志最新载文 , 刊出多位专家总结的“健康心脏四大关键指标”及专家具体建议 。
一、胆固醇:坏胆固醇(LDL)低于130毫克/分升 , 好胆固醇(HDL)高于40毫克/分升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奇卡罗内心脏病预防中心主任罗杰·布鲁门瑟尔比喻说 , LDL如纵火犯 , HDL如消防队 。
措施:1.早餐一杯橙汁 。橙汁富含黄酮类物质柑橘黄甙 , 可以使LDL水平降低17% 。每天3杯橙汁则可使HDL提高21%;2.将核桃仁加入酸奶或谷物食品中食用 。《血管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 , 吃核桃可使HDL水平提高9% 。
二、血压:低于120/80毫米汞柱 。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特医院心脏病专家保罗·汤普森博士表示 , 高血压会增加中风、心脏病发作、心衰和肾衰竭危险 。
措施:1.缓解压力 。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 , 男人在工作压力大时 , 如果得到妻子或女友的支持 , 其收缩压可平均下降2.5毫米汞柱;2.睡前服用阿司匹林 。西班牙科学家研究发现 , 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162毫克阿司匹林 , 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6.8毫米汞柱和4.6毫米汞柱;3.睡前静思 。经常这样可使舒张压降低3.5% 。
三、静息心率:每分钟65次 。汤普森博士表示 , 静息心率是预测长寿的更佳指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 , 静息心率大于75次的男性比静息心率更低者发生心脏病早亡危险高三倍 。
措施:1.积极锻炼 。美国体能协会会员 , 体育科学专家尼尔·亨德森表示 , 经常进行低强度心肺运动者 , 每周增加1—2次较高强度运动 , 可降低静息心率;2.间歇交替锻炼 。每周3次 , 每次30分钟 。跑步或骑自行车都可以 , 开始慢跑一段距离 , 之后以最快速度返回原点 , 多次反复 , 直至感觉疲劳;3.在跑步机上进行间歇交替锻炼 。全速跑300米 , 然后半速慢跑300米 , 之后再依次快慢结合跑640米、480米、800米和300米 。
四、空腹血糖:低于100毫克/分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教授乔纳森·萨米特表示 , 糖尿病会增加心脏病、肾病和眼病危险 。《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 , 空腹血糖超过140毫克/分升会导致死亡危险增加29% 。
措施:1.减肥和举重 。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增强身体对血糖的利用能力;2.吃黑巧克力 。意大利研究发现 , 以黑巧克力取代饮食中的600卡路里热量 , 两周后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提高4倍 。
改变糖尿病治疗的见血标
有没有一种药 , 既能降血糖 , 又不引发低血糖?这大概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疑问和期待 。如今内分泌科医生可以很负责任告诉您:这种药有 , 而且还不止一种 。
智能的生理性肠促胰素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 糖尿病的另一发病机制是肠促胰素不足 。肠促胰素是一种肠源性激素 , 进食时随着血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释放入血 。也就是说 , 肠促胰素仅在葡萄糖浓度高时释放;葡萄糖浓度不高时 , 则不释放 。
这种血液中的肠促胰素除了促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外 , 同时还作用于胰岛α细胞 , 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相反 , 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所以 , 肠促胰素是通过双靶点调控 , 发挥降血糖作用 。
GLp—1的一药多用
人体内源性肠促胰素因半衰期时间过短 , 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 。那么 , 设法补充外源性肠促胰素就成了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 。
目前已经研发成功的GLp-1类似物有利拉鲁肽(诺和力)和艾塞那肽(百泌达) , 均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 GLp-1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还有着“一药多用”的意义 。GLp-1可作用于大脑 , 让人降低食欲;作用于肝脏 , 使肝糖元输出减少;作用于胃肠 , 减缓胃排空 。GLp-1不但可以更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 还可以降低他们的体重和血压 , 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也有积极作用 。
因此 , 补充GLp-1 , 是从源头上着手治疗 , 抓住了治疗的要害 , 其他盘根错节的问题 , 都可以迎刃而解:对于那些历经传统药物治疗 , 血糖与其他危险因素难以持久、平稳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 应该更新思路 , 换用GLp-1收获更多的治疗效果 。
Dpp-4抑制剂
肠促胰素易被体内二肽基肽酶-4(Dpp-4)快速降解 , 所以使用Dpp-4抑制剂 , 从而使人体内的GLp-1发挥作用 。最新研发上市的Dpp-4抑制剂 , 如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及维格列汀等 , 通过抑制肠促胰素的降解 , 发挥降糖作用 , 成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类新型降糖药 。
此类药物在血糖升高时 , 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 能快速有效降低血糖 , 而血糖水平一旦恢复正常 , 则不再发挥作用 , 不刺激胰岛素过多分泌 , 从而保护胰岛功能 。这种只在血糖升高时才发挥作用的药物 , 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风险 , 从而保证血糖得到持久的控制 。另外 , 与大多数传统口服降糖药物受进餐影响相比 , Dpp-4抑制剂不受进餐影响 , 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服用 , 且每天只需服用1次 , 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糖尿病用药实例
得了糖尿病 , 最怕血糖等代谢紊乱 , 控制不好会导致急性并发症 ,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慢性并发症 , 如大血管病变 , 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等和微血管病变 , 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
糖尿病治疗始终执行的治疗标准是血糖达标 , 即在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 , 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糖尿病所有治疗均应基于科学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基础治疗 。
用于控制血糖的国家基本药物有:二甲双胍(Metformin)、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Glipizide)、动物源胰岛素(Insulin) 。
二甲双胍(Metformin)
0.25 g~0.5g , 一日2~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餐前、餐中、餐后即服均可;效果不理想时 , 可与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以及胰岛素配合使用 。
用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胀等消化道症状及体重减轻 , 一般无需处理 , 2周~4周后可缓解 , 或行减量;罕见乳酸性酸中毒 , 应立即停药 , 并按急症处理 。
注意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10岁以下儿童、80岁以上老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或肌酐清除率异常者;心功能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严重心、肺疾病;严重感染或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 , 包括有或无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严重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眼底病变;需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时 , 检查前应暂停用本品3天~7天;对本品过敏者 。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
1.25mg~5mg , 一日2次~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 最大剂量为每天15mg;餐前20分钟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 。
用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反应 , 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 , 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 , 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见皮疹、严重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等 , 若有发生 , 应停用该药并对症处理 。
注意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严重的肾或肝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品及其他磺酰脲类、磺胺类或赋形剂过敏者 。
格列吡嗪(Glipizide)
2.5mg~10mg , 一日2次 ~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 最大剂量为每天30mg;餐前20分钟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 。
用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反应 , 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 , 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 , 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见皮疹、严重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等 , 若有发生 , 停用该药 , 对症处理 。
注意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严重的肾或肝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品及其他磺酰脲类、磺胺类或赋形剂过敏者 。
【癌症病人的家庭止痛法】动物源胰岛素(Insulin)
胰岛素制剂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 , 动物源胰岛素常见剂型有短效制剂(RI)和长效制剂(pZI) 。
不同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不同 , 需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0.4IU~0.8IU(单位) 。剂量分配比例可从以下经验方案开始 , 早:中=2:1;晚:睡前=2:1;(早+中):(晚+睡前)=2:1 。
短效胰岛素(RI)分别于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 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
长效胰岛素(pZI)于睡前皮下注射 , 用于控制空腹血糖及基础血糖 。
RI+pZI的混合方案可一日两次注射 , 分别于早晚餐前30分钟 。
注意1单位的pZI可将0.75~1单位的RI转换为pZI 。可从RI:pZI=2:1(实际比例:1:2)的经验比例开始 , 并据其所管理的两次进餐后的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比 。
用药过程中常见低血糖反应 , 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 , 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 , 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有过敏反应 , 偶见过敏性休克 , 需对症处理 , 换用其他胰岛素制剂 , 必要时行脱敏治疗 。
注意事项:未开瓶使用胰岛素制剂应在2℃~8℃条件下冷藏保存 。已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可在室温(最高25℃)保存最长4周~6周 。冷冻后的胰岛素不可使用 。
如何选用糖尿病治疗药物
2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者首选二甲双胍 , 如果治疗不理想 , 则应该加用如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等磺脲类药物 , 仍不理想则使用胰岛素 。
对于非肥胖患者 ,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任何一种降糖药或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 , 如果3月仍不达标应开始胰岛素治疗 。出现急性、慢性并发症时 , 须采用胰岛素治疗 。
1型糖尿病患者 , 须终身使用胰岛素 。
妊娠期糖尿病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血糖控制仍不理想 , 加用胰岛素治疗 。
真实病例一
女性 , 48岁 , 2型糖尿病 , 病程3年 , 未行药物治疗;主食5两~8两/日 , 活动量小;有巨大儿产史;母患2型糖尿病 。
查体:身高1.65 m , 体重72 kg , BMI 26.4 kg/m2;血压130/85 mmHg 。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8mmol~8.7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12.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TG 4.2 mmol/L , TC 3.4 mmol/L , LDL-C 2.1 mmol/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辅助检查:眼底检查显示DR0期
治疗
控制饮食:少食多餐 , 饮食清淡 , 主食一日5两 , 肉蛋一日4两;
增加有氧运动(散步、游泳、骑车、太极拳等);二甲双胍250 mg , 一日3次 。
2周后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6.8mmol -7.9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8.8mmol -9.7 mmol/L 。
4周后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5.8mmol -6.1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6.8mmol -7.7 mmol/L , 体重下降4 kg 。
真实病例二
男性 , 52岁 , 乏力、口渴、多尿、皮肤瘙痒3个月;主食9两~12两/日 , 活动量不大;生活规律 。
查体:身高1.75 m , 体重85 kg , BMI 27.8 kg/m2 , 血压140/95 mmHg 。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8.9mmol~10.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0mmol ~16.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4%;TG 5.2 mmol/L , TC 4.3 mmol/L , LDL-C 3.2 mmol/L;肾功能未见异常 , GGT 65 IU/L;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之眼底检查:DR0期 。B超:左侧颈A斑块形成 。
治疗:
1.格列吡嗪2.5 mg , 一日3次 , 血糖不满意;2周后加量至 5mg、2.5 mg、5 mg , 三餐前20分钟口服 。
4周后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7.2mmol~8.8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8.8mmol~10.5 mmol/L 。
2.加用二甲双胍500 mg , 一日3次 。
监测4周后的血糖:
空腹血糖:5.6mmol~6.5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6.9mmol~8.3 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7.3% 。体重无增加 。
3.加用降压、调脂药 。
结语:对于癌症患者来说 , 即使的发现癌症的早期症状是非常有助于癌症治疗的 。体检就是一种发现癌症的最好的方法 。(文章原载于《中外健康文摘》《健康世界》《益寿宝典》 , 刊期:2012.06 , 2012.05 , 2012.04 , 作者:谢晓 , 李涛文亚 , 赵维纲 ,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 并不代表小编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 , 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推荐阅读
- 老人气短 多种疾病的信号
- 老人养生先要防病
- 糖尿病是否与治疗HIV的药物有关
- 糖尿病患者可用的甜味剂
- 糖尿病患者为何不宜饮酒
- 青春期与糖尿病的关系
- 防治糖尿病 多吃野茶油
- 如何让男人的睾丸变大
- 不熬夜也有黑眼圈是什么病?
- 生殖医生常说的gnrha是治什么病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