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第二人生》:一个早期元宇宙的兴衰( 二 )


在现实世界中 , 林登的真名是菲利普·罗斯代尔(Philip Rosedale) 。 1968年 , 他出生在美国加州的一个中产家庭 , 父亲是一位飞行员 , 母亲是一位英语教师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整个世界都处于动荡之中——越战、古巴导弹危机、民权斗争、肯尼迪遇刺……一件件大事件接踵而来 , 这让当时的人们不由得问 ,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同样的困惑也萦绕在罗斯代尔心间 。 在后来的访谈中 , 他透露 , 尽管当时的他还很年幼 , 但每当四下无人 , 他经常会陷入对世界走向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时间进入了1980年代 , PC机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 而罗斯代尔很幸运地成为了最早接触到PC的那群人之一 。 有一次 , 他在自己的电脑上模拟一个表示曼德布洛特集合(Mandelbrotset)的图形(注:曼德布洛特集合是一种在复平面上组成分形的点的集合 , 它的表达式很简单 , 但其对应的图形却奇异瑰丽 。 有人称这个图形为“上帝的指纹”) 。 当看到自己输入的简单公式通过迭代逐步形成庞大的分型画面时 , 他被震撼了 。 一个想法突然从他的脑海闪过:“或许 , 哪一天我也可以用电脑创造出一个世界 , 就像上帝一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正是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 VR技术也在那个时代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 例如 , 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 就已经有了用VR模拟的滑雪比赛;而美国的海军当时已经可以借助重力手套来“触摸”海底 。 在技术进步的同时 , 各种赛博朋克题材的文学作品也不断涌现 , 像《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真名实姓》(TrueNames) , 以及提出了“元宇宙”这一概念的《雪崩》(SnowCrash)等作品 , 都出现在那个时代 。 在技术进步和文学描述的双重鼓舞之下 , 很多人都相信 , 在不久的将来 , 人们就可以借助VR眼镜和重力手套 , 接入一个存在于网上的虚拟世界 , 在那儿工作、生活 。 甚至有一些技术人员已经开始研究 , 要通过怎样的手段才能让虚拟世界里的人们和在现实中一样享受性爱的欢愉 。
然而 , 这些想象显然是太过超前了 , 后来的历史表明 , 技术发展并没有能支撑起人们关于虚拟世界过于超前的想象 。 不过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人们也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通过MMO游戏来创造虚拟世界 。 事实上 , 后来成为经典的很多游戏 , 如《网络创世纪》(UltimaOnline)、《无尽的任务》(Everquest)、《魔兽世界》(War-craft)等 , 都是这个折中方案的产物——尽管这些游戏和先前人们关于虚拟世界的想象还有很大差距 , 但至少在这些游戏当中 , 人们已经可以像真实世界一样进行很多交流和互动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它们已经成功复制了世界的一部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