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今天的游戏:放逐精神的理想国还是微缩现实的修罗场?︱播客( 二 )


它其实是运用了电影里面非常常见的人文主义关怀 , 就是被压迫者要觉醒、要反抗 , 这个主题一点都不新鲜 , 总体来说它还是一个电影的传统 , 对机器人有一种人文的关怀 , 甚至我们需要对机器人有一种情感的投射或者沟通 , 像《星球大战》、《机器人总动员》、《黑客帝国》和《银翼杀手》……其实都包括这样一个主题 。
我常说电影是最后的人本主义(humanism)大本营 , 电影当然可以运用很多实验的手法 , 比如不把人作为主角 , 但是院线电影为了票房 , 依然需要用“人”的情节去打动人 , 以“人”为中心 , 比如人的情感、人的伦理 。 所以当电影去处理一个比较前沿的问题时 , 导演还是会把那些已经走到很前面的东西拉回到电影习惯性的套路里去 。
但我觉得这个电影是很聪明的 , 它对游戏元素的灵活运用 , 帮助它取得了很强的感染力和票房号召力 。 这个电影可能是到今天为止对游戏的要素运用最多、最充分 , 也是最成功的一部 。 它是一个既像游戏、又像电影的全新的东西 , 我们也不一定要区分出它到底是什么 。 它把电影里面已经积累得很深厚的关于人机的关系、伦理的探讨、存在的思考 , 带到了一个游戏的世界里面 。

玩家|今天的游戏:放逐精神的理想国还是微缩现实的修罗场?︱播客
文章图片

《失控玩家》剧照 。
澎湃新闻:电影里它最后下了一个比较粗暴的判断:没有打打杀杀的游戏才是好游戏 , 主角最后打破了充满随意杀戮的世界 , 去到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绿洲 , 您怎么看待这种不同游戏间的价值序列?
姜宇辉:关于游戏里面的暴力这个问题 , 我为了写论文 , 专门收集了很多国内外的资料来研究 , 然后我就发现 , 关于游戏和暴力 , 国外很多的学者倾向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二者之间有联系 , 但并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 。
虽然有很多的文艺作品和社会报道 , 传达着“暴力游戏有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暴力行为”的观念 , 但是至少目前 , 社会学、脑神经科学、心理学都没有发现明确的证据 , 很大程度上都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 暴力仅仅是游戏的一个要素 , 它是好玩的一个要素 , 就像我们在这个游戏里面也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无法无天的事情 , 但是它是规则的一个成分 , 它并不一定会对这个孩子会起到什么直接的、太过破坏性的影响 。
其次 , 今天的游戏越来越多元 , 暴力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小的类型 。 我们当然应该去看到一些作品里对暴力过于浓重的渲染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 , 但拿暴力作为一个污名化的标签来打压游戏 , 上升到伦理的高度来批判游戏 , 这可能是一个不太恰当的一个视角 , 无论是从学理还是实证的角度都不太能成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