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小承气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论语止,更莫复服 。
【诠释】阳明者,胃也 。多气多血之腑,化生津液;若邪传阳明,里热炽盛,迫津外泄,汗多则胃中化燥;肠道失濡,则大便必硬,燥结难行 。阳明化燥热炽于内,上扰神明则谵语,谵语虽为心所主,亦有阳明燥热为患者,故当与小承气汤泻下热结,若泻而谵语止者,不必再服小承气汤 。
【治法】泻热通便,消痞除满 。
【方药组成】大黄4两(酒洗),厚朴2两(炙,去皮),枳实3枚(大者,炙) 。
【服法与禁忌】上药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勿服之 。
【经方方论】小承气者是顺承肠腑,小其制也 。而阳明胃燥,热邪内炽,故以大黄下其热邪;枳实、厚朴行腑气,气促肠动,消痞满以利便通;之所以不加芒硝,肠无燥屎,故宜小承气汤 。如果服后更衣(行便),谵语止,勿要再服 。若非如此,说明实热未去,谵语未止,则须尽饮之,以达便通为度 。
【经方新用】
(1)小承气汤加槟榔30克,木香15克,莪术18克,炒菔子30克,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 。
(2)小承气汤加黄连10克,白头翁30克,秦皮30克,槟榔12克,木香10克,治疗实热痢疾而后重不除者 。
(3)小承气汤加桃仁12克,红花12克,五灵脂10克,元胡12克,治疗肠粘连 。
(4)小承气汤加胆南星9克,天竺黄6克,龙胆草10克,天麻10克,治疗肠道积滞热惊风 。
(5)小承气汤加郁李仁15克,番泄叶10克,莪术15克,草决明20克,治疗肠麻痹,半身不遂之便秘不行 。
【医案举例】
例1夏某,男,38岁 。时值秋夏之交,饮食不洁,贪食冷饮,开始胃痛恶心,随即发热,头疼身痛 。时过三日,腹痛下坠,窘迫难忍,便下赤白,里急后重,日行五六次 。便检:脓细胞(十十),红细胞(十) 。舌红苔黄,脉沉实,辨证:实热痢疾,肠腑积垢 。
治法:泻热涤肠,行气除重 。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 。
组成:大黄10克,枳实12克,厚朴12克,广木香12克,榔片12克,赤白芍各15克,甘草12克,葛根30克,黄连10克,秦皮18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服 。
复诊:服药3剂,后重除,腹中和,下利止,脓血尽除,脉静身凉,继服3剂,寝食俱安 。
例2翟某,男,47岁 。饮食失宜,腹部剧疼压疼,反跳疼,肌紧张,腹胀无大便,无矢气 。腹平片诊断肠梗阻,须立即手术,术后三日,肠管胀气,稍有便意,矢气不畅,时有呕逆嗳气 。B超示:术后肠粘连,肠麻痹 。
辨证:肠膜粘连,肠痹积气 。
治法:活血促动,行气通便 。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 。
组成:大黄15克,枳实18克,厚朴20克,炒菔子30克,莪术15克,广木香12克,槟榔15克,桃仁15克,五灵脂12克,丹参20克,水蛭3克(冲服)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温服,药渣趁热包裹,温熨脐部 。
【伤寒论小承气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复诊:药服3剂,大便泻下量多,粪水参半,腹部有气过水声,肠鸣音活跃,频转矢气,腹胀锐减,食欲渐增,继服上方3剂愈 。
推荐阅读
- 桃核承气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大承气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桃核承气汤经典医案、方论
- 药用价值 紫草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 伤寒论竹叶石膏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 伤寒论牡蛎泽泻散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 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 伤寒论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 伤寒论五苓散证方证,理中丸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 伤寒论四逆加人参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