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 set in a Bge、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C, A.Mey.的干燥草质茎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四川等地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
【处方用名】麻黄、生麻黄、炙麻黄、炙麻绒、麻黄绒 。
【饮片特征及鉴别】饮片为细长圆柱形短段,直径1~2mm,表面淡绿色到黄绿色,有细纵棱线 。手摸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片2~3片,鳞片长2~4mm,鳞片基部棕红色或深红色 。切面中心棕红色,俗称朱砂心 。质脆易折断,有粉尘飞出,断面略成纤维性 。气微香,味苦而涩 。
【性味归经及功能】本品味辛、微苦,性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止痛 。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及肺胃虚喘者均当慎用 。
【药理作用】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们汗腺分泌增多增快 。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
【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1.风寒感冒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人肺和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功能强,为发汗解表之妙药 。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之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 。若外寒里热,证见畏寒发热、无汗、心烦、口渴等,类似于肺炎初起及上呼吸道感染初起,常配伍石膏、桂枝、杏仁等药 。
2.咳嗽气喘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 。治疗风寒外束,肺气不宣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 。治疗外有寒邪,内有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甘姜、五味子、半夏等 。若肺热壅盛,身热不解,咳逆上气,喘促气急,鼻翼煽动,口渴,有汗或无汗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同用,以清肺平喘 。
3.风水水肿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 。若兼见内热及脾虚者,可配伍石膏、生姜、甘草及白术等药 。
4.风湿痹痛本品有发表除湿止痛作用,可用于风湿一身尽痛,日晡加剧,烦而不安,或兼发热等,如风湿性关节炎等,常配伍桂枝、白术、薏苡仁等 。
5.麻疹风疹本品有解表透疹作用,常用于麻疹不易发透,伴有恶寒肢冷者,可于透疹方中加入少许麻黄以促使其透发 。本品又有祛风止痒作用,常用于风瘙隐疹,遇寒即发者,如风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常配伍防风等药 。
【单味药方】1.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 。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 。(《备急千金要方》麻黄醇酒汤)2.治风湿性关节炎,用麻黄12g,取雌乌鸡1只,将乌鸡捏死或吊死(勿用刀割颈放血),将麻黄和牛蒡子12g用纱布包裹后与乌鸡同煮至其烂为度,每次食乌鸡肉、喝汤各半碗 。早晚各服1次 。(四川中医,1984,(1):53)3.治顽癣,用麻黄15g,加清水1小碗,武火煮沸5分钟 。温服,每天2剂 。(中医杂志,1992,(4):5)4.治遗尿症,麻黄(5~7岁3g,8~15岁5g,>15岁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 。(陕西中医,1993,(2):79)5.治小儿腹泻,麻黄2~4g,前胡4~8g,水煎液加糖,分3次服,每日1剂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6):351) 。
【常用药对】1.麻黄配桂枝麻黄性温气薄,中空外达,善于行肌表卫分,开腠理散寒邪,开玄府以发汗;桂枝辛温发散,色赤入营,解肌以和营,协同麻黄入于营分,随麻黄又出于血分,以引营之邪达于肌表,令汗出而解 。二药配伍,既人卫,又人营,共奏解肌表,风寒之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为辛温解表之重剂 。临证之时,欲发汗解表者,麻黄量大于桂枝;欲平喘者,桂枝大于麻黄,麻黄宜用蜜炙 。另外,二药伍用还可用于风寒湿痹诸症 。
2.麻黄配生石膏麻黄辛温,中空而浮,宣肺气,开腠理以发汗,温化膀胱,行水利尿以消肿;生石膏辛寒,体重而降,清热解肌,发汗消郁,生津业渴 。二药伍用,一温一寒,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宣肺平喘,发越水气,清热降火,利水消肿之力量增强 。治疗肺热咳喘,汗出口渴,舌红,菩黄,脉滑数 。风水恶风,面目四肢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脉浮 。
3.麻黄配杏仁麻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佐以杏仁之苦降,既助麻黄平喘,且能开泄肺气,助麻黄以逐邪 。麻黄性刚强,杏仁性柔润,两药合用,刚柔相济,有增强平喘止咳之效,故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之说 。治疗风寒外来,肺气不宣,咳喘气逆 。
4.麻黄配浮萍麻黄辛苦温,宣肺发汗,利水消肿 。浮萍辛寒,轻浮升散,宣肺解表,利水消肿 。二药合用,一温一寒,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宣肺气,开腠理、利水湿,消水肿之力益彰 。治疗风水为病,身热恶风,头面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或风疹瘙痒 。
【麻黄的配伍应用与禁忌】5.麻黄配熟地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 。熟地甘温,补血生津,滋肾养肝,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安心神 。麻黄质体轻浮,气味辛散,容易伤人正气;熟地黄质地滋腻,易于助湿腻膈;故以麻黄之辛散去熟地之滋腻,又用熟地之滋腻佐麻黄之燥散 。二药参合,互制其短,而展其长,金水相生,止咳平喘,散结消块甚佳 。治疗久咳无痰诸症,又可用于痰核,流注结块及阴疽诸症 。
【名方应用】1.麻黄汤(《伤寒论》):该书原文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本方主治太阳伤寒,因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正邪相争,经气不利而出现外感风寒表实之所谓“麻黄八证”也 。方中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肝平喘的作用,故为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面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桂又都上行而散,所以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汙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又兼佐药之义也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所以《伤寒论》中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伤寒表虚自汗,血虚而脉见“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本方 。又此方为辛温发汗代表方剂,临床有畏其发汗力强之虑,欠稳妥者,然在北方寒冷地区,辨证确属外感风寒,表实无汗,体若炭,扪之皮肤无润感,苔白脉浮而紧,体壮不虚,需汗出而散者,投之确有浮鼓之效 。
张锡纯说:“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 。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治于北方也 。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虚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 。北方若至塞外,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厚,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至七八钱始得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正如李时珍所述:“麻黄乃肺经专药,故肺病多用之 。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是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气 。其证时兼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诸证者,非肺病乎?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臜郁 。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 。99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方中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 。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 。综观药虽4味,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此既无太阳表证,也无阳明热证,乃是肺热作喘无疑 。然肺合于卫而主皮毛,故此证亦可见发热,甚至高热不退故不可被“无大热”一语所局限 。本方对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肺热咳嗽,不论有汗或无汗,均可应用,可据临床经验,症属于无汗而喘者,常为热闭于肺,石膏用量宜轻,可3倍于麻黄;若汗出而喘者,多为热壅于肺,宜重用石膏,可5倍于麻黄 。用可随证酌加桑皮、黄芩、知母、贝母、栝蒌、葶苈子之类,使用适宜 。疗效颇佳 。
3.小青龙汤(《伤寒论》):方中用麻黄、桂枝为君药,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干姜、细辛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然而,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温燥伤津,所以配五味子敛气,芍药养血,并为佐制之用:半夏祛痰和胃而散结,亦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间,是兼佐、使之用 。尤其干姜、细辛、半夏合用以温化水饮,散寒降逆;又配以白芍、五味子之酸敛,一开一-合,散中有收,既可制麻、桂之耗散太过,又可防姜、夏之温燥伤阴 。八味相配,使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舒,宣降有权 。但本方总是辛散温化为主,必须确是水寒相搏于肺者,才可使用 。根据临床应用,对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以致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干呕咳喘者,因颇适合,即使外无表邪,纯属寒饮咳喘者,用之取效亦佳 。但对体虚而无表邪之证,麻黄炙用为宜 。吴谦说:“若渴者,去半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也 。若微利与噎,小便不利,少腹满,但去麻黄,远表以就里也 。加附子以去噎散寒,则噎为止,加茯苓以利水,则微利少腹满可除矣 。”
4.越婢汤(《金匮要略》):方中以麻黄配生姜宣散水湿,配石膏清肺胃郁热而除口渴,配以甘草,大枣以补益中气 。本方论述风水挟热的证治 。风水之病,来势急剧,是因风致水,病在于表,故有恶风表证;水为风激则泛滥四溢,故身悉肿 。脉浮而口渴,是风邪已有化热之机 。风性疏散,故有续自汗出之症;由于陆续汗出,故外表便无大热 。但风水相搏之证,虽汗出而表证不解,外无大热而郁热仍在,故治宜越婢汤发越阳气,散水清热 。正如黄坤载所论: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者,水胀于经络也,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表郁作热,热蒸于内,风泄于外,是以汗出而泄之未透,故外无大热 。越婢汤麻黄、石膏发表而清热,姜、甘、大枣补土而和中也 。”
5.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方中用麻黄、杏仁、生姜以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以退黄;炙草、大枣甘平和中 。本方为表里双解之剂,适用于湿热发黄而又兼有表证 。惟梓白皮药肆不备,可代以桑白皮,或再加茵陈 。表证一罢,麻黄、生姜等辛温药即须去掉,不宜久服 。正如《医宗金鉴》说:“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盛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翘,梓皮以解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黄之效也 。”
6.千金麻黄汤(《千金方》):据唐《药性论》又明确指出,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故这时期的配方,除承仲景之者外,亦扩大了麻黄辛散祛邪的应用 。方中用麻黄伍入升麻、川芎、桂心、麦冬、茯苓、杏仁、防风、白术、当归、白芍、黄芩、大枣、甘草共组成 。复令小汗,避风 。治恶风毒气,脚弱无力,顽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语,毒气冲心之症 。
7.麻黄苍术汤(《兰室秘藏》):据《滇南干草》麻黄“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又《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支气管炎等 。”方中由麻黄伍入苍术、黄芪、草豆蔻、柴胡、羌活、当归、防风、五味子、黄芩、生甘草、炙甘草共组成 。水煎,分2次,临卧服 。以治秋冬每夜五更嗽,连声不绝,至天晓日高方缓,口苦,两胁下痛,心下痞闷,卧而多惊,筋挛肢节疼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进饮食等 。
8.麻黄杏仁饮(《医学入门》):方中用麻黄伍入杏仁、前胡、桔梗、黄芩、陈皮、半夏、防风、细辛、甘草、生姜共组成 。以治太阳发热恶寒,头疼无汗,脉浮紧而咳嗽者,并谓如夏月去麻黄加苏叶;自汗去麻黄加桂枝、芍药;表热去麻黄加柴胡;口渴加天花粉;胸满加枳壳;喘急加栝蒌仁 。该方亦宗麻黄汤意,取麻黄既解表散寒,又止咳平喘 。
9.麻附五皮饮(《通俗伤寒论》):方中麻黄伍入淡附片,浙茯苓皮、五加皮、大腹皮、新合皮、细辛、生姜皮共组成 。此方实为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与五皮散合方组成,既取麻黄发汗,又协附子,五皮化气利水,以治一身尽肿 。
10.麻桂温经汤(《外科补要》):据日华子《诸家本草》谓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以及早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提出麻黄“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之最轻者 。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人凝痰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 。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之说以来,本品作佐使药配用于治疗皮肤疾患、痈疽肿痛,损伤瘀肿等症,内服与外用,较历代有显著发展 。方中由麻黄伍入白芷、桃仁、红花、赤芍、桂枝、细辛、甘草组成 。加葱、姜水煎服 。功能温经、活络、祛瘀 。以治伤后受寒,实际该方对于寒伤经络,血滞不和的肢体疼痛,亦颇适宜 。
推荐阅读
- 冬天泡脚在水里放点什么?冬天麻黄水泡脚有什么功效?
- 女人为什么会肤色暗黄?导致女人肤色暗黄的原因
- 麻油、菜油治开水烫伤不可取(调味品)
- 美味芝麻酱营养全面看(调味品)
- 经典语录名句赏析 电影《麻辣甜心》》经典台词对白
- 麻婆肉酱车厘茄意粉怎幺做?
- 荨麻疹能吃鸡蛋吗?荨麻疹日常护理注意5点
- 手工麻条制作方法 手工辣条的做法
- 麻梨疙瘩树怎么辨认?
- 茭白胡麻斑病怎样防治?茭白胡麻斑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