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杂志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知来路,方可明方向

国企杂志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知来路,方可明方向

文章图片

【国企杂志|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知来路,方可明方向】文|刘斌(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 , 知本咨询首席国企改革专家)
导言
近期大家都在关心一个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 明确要求要使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 很多企业都积极行动起来 , 开始为自上而下的这项改革任务展开工作部署 。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也紧锣密鼓而来 , 近几个月出台了两个:
>>2020年12月30日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 , 对于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和作用系统进行了说明 。
>>2021年2月26日 , 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国有企业公司章程制定管理办法》正式公开发布 。 这个文件系统指导全国国有企业优化细化公司章程 , 提出了明确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要求 。
如果再向前推几个月 , 你会发现有更多的政策和实践正在铺开 , 北京、浙江、江苏等各个省区先后推出了本地区的国企党委前置决策事项清单制定相关规定 。
如果再向后推几个月 , 你也一定会发现还有全国性和地方性新政策要求出台 ,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个领域持续发力 。
感受到了吗?中国国有企业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洪流当中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正在深刻改变国企、民企的今天和明天 。
大事必须认真思考 。
究竟怎样才能清晰、客观、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呢?
我们需要“历史观” 。
不清楚来路 , 就不晓得未来 。
站在历史的潮流里思考 , 用时间的轴线去丈量 , 就能眼睛更亮、目光更远、聚焦更准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 不是山崖上新长出的雪莲 , 更不是石头里蹦出的孙猴子 , 它是在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长河里逐渐形成、持续演化、更新迭代的产物 , 是国企成长的新阶段、新命题和新特征 。
国企改革四十年的三大阶段
新中国国有企业的历史 , 到现在还不算太长 , 大致七十年 。
我们回溯这七十年 , 国企在不同历史时期 , 从来没有间断过制度完善和体制机制建设 , 只不过任务不同 , 重点不同 , 但方向是一致的 , 就像走台阶一样 , 不断更高、更远 。
用一个简单的图就能说明 , 国企七十年 , 能够清晰划分成四个阶段 , 而谈到国企作为企业的改革 , 要重点看四十年来的后三个阶段 。

制图|知本咨询
在改革开放之前 , 中国国有企业(当时叫国营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 为了满足经济运行每一方面的需要 , 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和发展的 。
所以当时的企业归于电力部、石油部、交通部、机械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等等部委和地方同类行政机构 。
这个阶段 , 我们暂且不说 , 直接从国企改革开始 。
国企改革1.0 独立市场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 , 国有企业初步从计划经济走出来 , 开展的国企改革 , 是什么呢?
知本咨询总体称之为“建立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的改革 。
国有企业从计划指令当中释放出来 , 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提供产品;国有企业负责人从行政级别释放出来 , 开始以经济价值衡量贡献 。
这个阶段的企业 , 开始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经营和管理 。
当时有一个特别值得提起的概念 ,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企业在提倡 , 那就是“五自经营”: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
自担风险
几十年过去了 , 当我们今天来审视这几句话 , 依然能够从中体会企业经营的哲学 。
谋求独立市场主体地位 , 不仅没有过时 , 在当下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990-1995年前后 , 全国国企都在学习邯钢经验 。
邯钢经验的核心就是“模拟市场核算 , 实行成本否决” , 将成本与效益挂起钩来 , 将效益与分配挂起钩来 , 并以成本否决为杠杆 。
邯钢经验是当时国企改革建立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的典型案例 , 其本质是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 这个案例对于今天有没有借鉴价值?有没有应用意义?
不用我回答 , 请各位朋友看一看日本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 再请看一看海尔“人单合一”、上汽集团“人人成为经营者”等等管理创新的本质含义 , 自有答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