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平时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二 )
山西贼自沁水转攻阳城,王肈生以兵救之。客将徽州吴开先渡沁水击贼于北留墩,杀贼数百,火药尽,无援,一军皆没。贼攻泽州,前参政张光奎固守八昼夜,救兵不至,把总刘通,城破。泽大州也,既破,全省皆震。阳和兵至,贼退入霍州山中。在明清以前,遗存的文集不多,一手史料不多,我们所能看到的绝大多数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就是这样冷冰冰的机械叙述了,这是一般人认识中的、以及高中语文考试里最常见的文言文的形态了。
通过对同样一件事,不同文本的形成与记载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记录的历史,是如何流变、如何被制造出来的。这样多重的润色之后,古人怎么说话,当然不是我们能在史料上看到的那个样子了。
|我大西皇帝陛下张讳献忠最有发言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喒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毬子入你妈妈的毯!钦哉!】
■且不说《朴通事》、《老乞大》,举两个明朝初期生活在高丽的蒙古人和高丽人的汉语口语的例子:
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林密、蔡斌向高丽索要马匹后,高丽派密直副使金义将他们护送回国。同行的还有密直使张子温、典工判书闵伯萱,向朱元璋告讣,请求册封新王。
金义是个在高丽做官的胡人(不知何族,本名叫也那哥,或是蒙古人,或是女真人),会汉语。结果蔡斌屡次酒后要杀金义。金义忍无可忍,便杀了蔡斌和他的儿子。
有个叫周龙剑的同行高丽押马官,跑回来向同行的上司们说:
“蔡大使并伴当被金义杀了!”
金义这时披挂持刀,对其他护送官员说:
“蔡大使累次要杀我,我如今先下手杀了他。林主事是好人,存他性命,和我一荅(搭)行。我不回高丽去,若回去,本国肯饶我?那我将这马匹赶往納哈出,那每(么)两个宰相自回高丽去,我且这屯住几日。”
然后金义就挟持林密,投靠割据辽东的蒙古军阀纳哈出去了。
歪果仁尚且说汉语这么接地气,何况明朝了呢?
另外,上边这几句话节选自高丽、朝鲜与明朝之间的公文往来合集《吏文辑览》,自打我们老师选择拿这个上课后就没有日本大学生和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来上课了。因为日本有一种叫読み下し的方法,可以讲文言文转换为日语训读进行阅读,而吏文内的东西接近口语,进行训读是非常牵强的乃至不可理解的。所以直接把不懂汉语的日本学生给劝退了……
■
哈哈,一天之内破千了!感谢各位点赞啊!说明语言学确实还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学科,能吸引住大家!
分割线以下是原回答
………………………………
啊哈!终于到了我的专业领域。
先说答案:古代也是文白分开的!
(除了先秦时期,因为文言文就是那时的口语演变而来。)
换言之,古人说话是一套语言,写文章是一套语言。
说话用口语,写作用文言。
你会觉得这样搞岂不是太麻烦?为什么不合二为一,直接写白话文呢?
古人早都想到了,之所以设计两套语言是因为古人发现口语变化真的好快啊!而且不同地方人的口语差别也好大啊!
那么如何进行跨越时空交流呢?
当然是设计一套固定不变,贯通古今的语言,专门用来写作!这套语言一经形成,千年不变,于是后世的子孙只需加以学习,便畅读祖先文章,明晓其意,简直是跨越千年的沟通!
这便是文言文的最重要作用!
君不见,2000年过去了,你还能读懂司马迁的《史记》,这就要归功于文言文了。
假使当年没有文言文,全写白话文,那司马迁就等于是将口述历史记录下来,然后就成一本书。那我们现在拿到手里,啥也读不懂了!因为2000年过去了,口语变化实在太大了!不异于鸡同鸭讲啊!
不信你回忆下,中学时代,读鲁迅的文章是不是感觉很佶屈聱牙啊?没错!谁让他们那批人搞白话文运动,净写白话呢!这就是白话的坏处,需知鲁迅距今才百年而已。
英语也有类似的问题,英语没有文言文,写的都是白话,所以莎士比亚戏剧台词中的一些微妙之处,现代英国人已无法准确体会了。没办法,口语变了,不明白当时啥情况了!
回到题主问题,古人说话就是说的口语,但是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口语,不是我们现在的口语。
他们是不可能说文言的,因为文言是写作语言,用在笔头,不用在口头上。而且只有读书人学习以后才能掌握,一般老百姓不可能满嘴之乎者也,他们不会!
推荐阅读
- 蚝油瓶内发霉还能吃吗
- 片段 两大学生晚会现场配音《甄嬛传》片段走红:两人是“哪吒”的学生,平时热爱配音
- 演技 用演技说话!邓伦凭优秀作品入围第六届中国电视好演员候选名单
- 科学家 为了能让霍金说话,科学家在他的轮椅上装了很多你不知道的黑科技
- 汪苏泷 《桃花坞》汪苏泷说话不遮掩,后期辛苦改字幕,网友:没必要
- 嘉宾 向往迎来最没存在感嘉宾,不仅说话没人听,黄磊更是直接打断
- 蔡康永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你值得拥有
- 名利场 对7个人用7种说话方式,苏芒的社交堪称教科书,18年名利场没白混
- 李晨 沈腾你们为啥不离开《跑男》杨颖李晨没说话,郑恺的回复让人落泪
- 张翰 桃花坞刚开播就翻车,嘉宾说话“不带脑”,收视率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