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消毒容易陷入的误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今天 , 结合实际做好居家预防性消毒 , 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那幺 , 居家预防性消毒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日常消毒过程中又有哪些误区需要注意?家有老小 , 这样消毒更安全!
1.普通家庭不用频繁消毒
正常情况下 , 居家做好日常清洁、勤开窗通风即可 , 并不需要频繁进行室内消毒 。
如果家人经常进出医院 , 或是有家人身体不好、需要严防感染 , 可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季铵盐类消毒剂 , 擦拭地面和家具表面 。
2.消毒“多一步”更安全
【居家消毒容易陷入的误区】 消毒时 , 应使用合法有效的化学消毒产品;配制消毒剂时做好个人防护 , 可穿工作衣、胶鞋 , 戴口罩、帽子、一次性乳胶手套等;使用酒精时需要避免明火 , 以防火灾 。
使用消毒剂擦拭家具和地板后 , 可以等半小时再用清水擦拭一遍 , 避免消毒剂成分残留在家具和地板上 。
3.“进口”物品定期高温消毒
厨房的餐具、杯具等 , 除了日常清洁外 , 还需定期消毒 。首选物理消毒方法 , 放进大锅煮沸消毒15~30分钟 , 或是使用消毒柜 。也可购买含氯消毒剂 , 按说明书要求 , 制作溶液浸泡 , 再用清水洗净 。
4.儿童玩具也要定期消毒
对于儿童喜欢的玩具 , 也应定期消毒 。耐热的玩具和奶瓶、奶嘴等用具 , 可用开水煮沸30分钟来消毒;不耐热的玩具 , 可以用75%医用酒精喷洒在表面进行消毒;小型塑料玩具可直接用无纺布浸润酒精消毒液 , 进行擦拭消毒 。
8个消毒误区 , 你中了几个?
1. 过度消毒而忽略日常清洁 家庭防护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 不要因恐慌而过度消毒 。如果所在小区无新冠病例 , 家中没有外人到访 , 也没有自我隔离的疑似症状者 , 那幺无需每天都消毒 。建议家内保持通风和环境清洁 , 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 。小区外环境没有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 , 原则上也不需要消毒 。进出小区车辆的外部 , 也不需要消毒 。
2.消毒剂浓度过高或过低 有人认为 , 消毒剂浓度越高 , 消毒灭菌的效果越好 , 但事实并非如此 。强效消毒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 , 浓度过高可能会对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等部位造成刺激 , 甚至有引发器官、组织受损的风险 。市售消毒剂应该按照说明书标签进行稀释后使用 , 消毒使用酒精应选用75%的浓度 。
3.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混合使用 两种及以上消毒剂混合使用 , 极易产生化学反应 , 可能造成伤害 。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后产生的氯气 , 会刺激并损坏呼吸道 , 当浓度达到3000毫克/立方米时 , 能致人死亡 。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 , 会产生有毒气体 , 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 。洗衣液同样不宜与消毒剂混合使用 。
4.使用消毒剂时不进行必要防护 消毒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 , 可能造成呼吸道和皮肤损伤 。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 , 要注意避开口鼻 , 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 , 防止液体飞溅 。
5.室内喷洒酒精进行消毒 室内使用酒精时 , 要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 。电器表面消毒 , 应先关闭电源 , 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 , 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
6.用免洗手消毒液替代流动水洗手 免洗手消毒液含有杀菌成分(以醇类为主) , 有一定的消毒效果 。但消毒成分往往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 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反应 。因此如果有条件 , 尽可能还是用流水洗手 , 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 , 认真清洁指尖、掌心、手腕各个部位 。
7.物品消毒后不进行后续清洗 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 , 特别是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 , 对人体也有刺激 。使用消毒剂半小时后 , 应使用清水进行环境物表面的擦拭 。
8.消毒剂存放不合理 化学消毒剂多属易燃、易爆、易腐蚀性物品 , 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每次购买消毒剂不宜过多 。存放消毒剂的容器必须有封闭盖子 。单瓶包装不宜超过500毫升 。应放置于避光、避热的阴凉处 , 确保儿童不易触及 。用于消毒的抹布或其他物品 , 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放通风处晾干 。
编辑/宋凌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