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加减治高血压医案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
【越鞠丸加减治高血压医案】高血压早期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晚期可表现为眼底、心、肾、脑等脏器的损害 。高血压病的发病,与遗传、年龄、职业、环境、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性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而以体质和情志关系更为重要 。有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及剧烈活动常诱发血压突然升高 。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肥胖者因体重的迅速增加,一方面血管床面积迅速扩大,血液循环战线拉长;再者,血脂也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液黏稠度加大,血液的通透性降低,致使血流阻力增大,最终导致原有的血压值水平已不能正常供给头部及末梢循环 。
本病属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病因主要为长期精神抑郁或恼怒忧思,致肝郁化火;或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致痰浊内生;或劳欲过度或年老体衰,致肝肾亏损,使肝肾阴阳失调,邪扰清窍发为本病 。病理变化为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肝阳上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窍,而见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口苦等症 。饮食不节,脾胃损伤,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胸阳不展,而见头晕、头重、胸闷等症 。劳欲伤肾或年老肾亏,肾精亏耗,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阳上扰,而见头隐痛、眩晕、耳鸣、腰酸等症 。
病程迁延,久病入络,瘀血内停,阻滞脉络,血脉瘀滞,可见头痛如针刺,或胸闷刺痛,手足麻木,舌青紫,脉涩 。阴损及阳,肝肾阴阳俱虚,阴不滋养,阳失温化则有眩晕、消瘦倦怠乏力、夜尿频多等症 。若肝阳暴张,风随阳动,血随气逆,横窜经络,扰动心神,蒙蔽清窍,则见中风昏厥等重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越鞠丸有很好的抗抑郁,调理精神的作用,其方中药物栀子、川芎有抗血栓,降低全血黏度的作用,作用于本病效果明显 。
【病案举例】
任氏应用越鞠丸治疗高血压130例,其中男76例,女54例;年龄32~80岁,平均56.73岁;病程1~30年,平均12.3年;高血压病一期34例,二期69例,三期27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26例,高脂血症53例,脑率中(中风)17例,冠心病、左室肥厚劳损46例,慢性心力衰竭7例,肾功能不全3例 。高血压病西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5版)相关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痰浊内盛型诊断要点: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倦息无力,胸闷腹胀,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疗方法:予以越鞠丸加减,药用香附12g,苍术12g,川芎15g,神曲12g,栀子9g 。合并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劳损者加瓜蒌薤白半夏汤;有气虚证者合用补阳还五汤;有血瘀阻络证者合用桃红四物汤;合并糖尿病加葛根、白果、草蔻、砂仁;合并高脂血症加生山楂、草决明、何首乌、泽泻等 。降压疗效标准:显效:收缩压降至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3.99kPa(30mmHg)舒张压降至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2.66kPa(20mmHg),显效74例,占56.92%;有效:血压未降至正常,但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2.0~3.99kPa(1530mmHg),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33~2.66kPa(10~20mmHg),有效52例,占4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无效4例,占3.08% 。
症状疗效标准:显效为主症(包括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差,流涎等)消失,87例,占66.92%;有效为主症减轻,41例,占31.54%;无效为主症无改变,2例,占1.54% 。
按: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 。该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偏盛或偏虚;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环境污染等则为发病的外界因素 。在综合因素作用下,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失和,气机升降失常,致气、血、痰、火、湿、食诸郁产生,出现高血压病诸症 。所谓变动在肝,根源在肾,关键在脾 。肝脾肾亏虚为病之本,气郁、阳亢、痰浊、瘀血为病之标,痰浊内停贯穿于高血压病的全过程 。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痰浊内盛这个关键,以解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为先导,用越鞠丸治疗痰浊内盛型高血压病果获良效 。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为君药 。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药君辅互药合用,六郁得解,气机流畅,痰浊消退,诸症皆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