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加减治面神经麻痹医案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亨特综合征),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面神经炎”、“歪嘴风”
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
面神经麻痹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 。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 。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 。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患病两年内没有完全恢复的称早期面瘫,两年以上的称晚期面瘫 。本病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足阳明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所致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炎症所致 。
【临床应用】
陈氏以麻黄汤为基础方,药物组成:麻黄9g,肉桂粉3g(冲服),附子6g,川芎12g,党参、白芍、杏仁、防风、黄芩、防己各10g 。加减:脉弱体虚寒重者加黄芪益气扶正;感受风寒者加羌活、白芷辛温散寒;脉络瘀阻者加僵蚕、地龙蜈蚣搜风通络 。另配合艾灸治疗,取穴:下关、阳白、颊车、地仓迎香;隔姜艾灸,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病案举例】
陈氏观察病例56例,全部病例均系门诊病人,均确诊为面神经麻痹,其中男34例,占61%,女22例,占39%;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41.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90天 。内服麻黄汤加减方,药物组成同上,配合隔姜艾灸,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痊愈:眼睑闭合良好,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如健侧;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惟说话或笑时面肌功能仍稍有障碍 。治疗结果56例病人中,痊愈50例显效6例;在痊愈的50例中,1疗程痊愈28例,2疗程痊愈17例,3疗程痊愈5例 。
典型病例:刘某,男,53岁,干部,2002年7月10日初诊 。患者3天前中午醉酒后于空凋房间睡着,醒后即觉恶风,肢体拘紧,肌肉关节疼痛,右耳后有压痛感,未经注意次日晨刷牙时发现右侧口角流涎,眼睑不能闭合,露睛流泪,左侧额纹消失,眉毛较健侧低,鼓腮漏气,舌苔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缓,诊为面瘫 。证属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直中入络 。治以祛风解表,温经散寒,扶助正,,
气,佐以活血通络 。方用小续命汤加减:肉桂粉3g,附子6g,麻黄9g,党参、白芍、杏仁、黄芩、防己、防风各10g,川芎12g,酌加黄芪30g,僵蚕15g,蜈蚣1条(研末冲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另隔姜灸阳白、下关、地仓、颊车,每日1次,7天后耳痛消失,额纹、鼻唇沟浅显,10天后诸症消失,临床痊愈 。
按:面瘫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中风有内外之分,本病属于真中风的范畴,真中风主要表现为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临床上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本方主要适应于中风之真中风,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之证型 。方中麻黄、桂枝、杏仁、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之功;附子、干姜温阳固本,通经散寒;党参合甘草补中益气;川芎配白芍养血活血;防风驱周身之风;防散风寒祛表湿,黄芩散风动火升之势,并缓麻黄、桂枝、附子之辛燥 。共享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温补扶正,使邪去而不伤正,为治疗正气内虚,风邪外袭,呈现表实证的真中风的主方 。如患者气虚症状明显,可加黄芪以补益正气,气虚则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而致 。、
气虚血瘀,脉络阻滞,遂加蜈蚣、地龙以搜风通络,活血化瘀 。考虑风邪直中入络,故用艾灸法外治 。艾灸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
【麻黄汤加减治面神经麻痹医案】散寒之功效,故取循行于面部的阳明、少阳经穴,用艾炷隔姜灸下关、地仓、阳白、迎香、风池等穴以助祛风行气、温经通络之效 。二者内外合治,共奏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祛瘀而不伤正之功,从而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 。此外,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应嘱患者避风寒、忌劳累,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
推荐阅读
- 麻黄汤加减治多寐症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周围神经病变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煤气中毒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病毒性脑炎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脑外伤性眩晕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颈性眩晕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中风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梅尼埃病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肾性水肿发生腹水医案
- 麻黄汤加减治小便不通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