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加减治脑外伤性眩晕医案

脑外伤后遗症又称脑损伤后综合征 。是颅脑损伤后最多见的一种后遗症 。又称“逆行性遗忘症” 。约有20%的病人伤后有头痛头晕症状 。颅脑损伤后,不少病人可留有某些神经方面或精神方面障碍的表现,统称为颅脑损伤综合征 。又称之为颅脑伤后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脑外伤神经官能症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头风”范畴 。眩晕之证多属本虚标实,脑外伤性眩晕亦不外虚实两端 。该病多因跌仆坠损,头脑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头目荣养不足而发眩晕诸症 。临床上麻黄汤类方葛根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 。
【临床应用】
赵氏以葛根汤为基础加减治疗脑外伤性眩晕,药物组成:葛根30g,桂枝6g,白芍20g,甘草10g,桃仁10g,红花10g,石菖蒲10g,?虫15g,黄芪20g,白芥子6g,杞子15g,炙麻黄5g加减:阴虚加麦冬15g,生地、熟地各12g;肾虚加肉苁蓉10g,巴戟天10g;虚阳上亢加代赭石30g,石决明30g 。常规水煎,1剂/天,分早晚2次服,连用2周为1个疗程 。总有效率为96% 。
【病案举例】
赵氏39观察病例50例,患者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诊断标准,选择既往有脑外伤病史,现排除颅内出血、颅骨骨折及肿瘤、严重血液病等门诊、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7~65岁,平均31.8岁;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16~72岁,平均33.2岁 。两组病程1个月~2年,平均1.2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予葛根汤加减 。常规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2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予眩晕停、脑复康片及西医对症治疗 。统计学方法:采用2检验 。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 。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基本正常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减轻,辅助检查有改善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结果治疗组50例,显效23例(46%),有效25例(50%),无效2例(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显效19例(38%),有效20例(40%),无效11例(22%),总有效率为78%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 。
典型病例:男,57岁 。主诉5个月前因被摩托车撞倒致脑外伤,经予外科治疗痊愈后时发头痛、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健忘神疲,视力减退,甚则不能站立,周身酸痛等症,在附近个体诊所予对症处理后稍见好转,不日复发,痛苦不堪,查血压16/11kPa,神经反射无异常,脑电图、CT检查均无异常,望患者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涩,中医辨证:瘀阻脑府,灵窍失慧 。证属虚中夹实之证,予葛根汤加减:葛根30g,桂枝6g,白芍20g,甘草10g,桃仁10g,红花10g,石菖蒲10g,?虫15g,黄芪20g,白芥子6g,杞子15g,炙麻黄5g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 。随访1年,未再发眩晕 。治疗效果较理想 。
按:眩晕之证多属本虚标实,脑外伤性眩晕亦不外此证 。该病多因跌仆坠损,头脑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头目荣养不足而发眩晕诸症 。丹波元坚《杂病广要·眩晕》即云:“诸阳上行于头,上注于目;血死则凝注,脉凝泣则上注乏力薄矣,薄则上虚而眩晕生焉 。
其脉必涩,涩为滞涩,征死血之不流行也 。”虞抟《医学正传·眩晕》亦云:“外有因坠损而眩运者,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是宜行血清经,以散其瘀结” 。可见古人对眩晕证的发病即认识到瘀血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该证治宜益气通阳,祛瘀豁痰,笔者临证每以葛根汤加减获效 。该方中葛根、白芍舒缓筋脉,滋养津液;桂枝温经通阳,调和营卫;桃仁、红花、?虫活血祛瘀,通络搜风;白芥子利气散结,祛痰通络;菖蒲开窍宁神,祛湿化浊,在方中以为佐助,以疗痰瘀阻滞清窍,耳目不利之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根能减弱体内降压或升压物质反应,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大脑微循环;桂枝有明显的镇静、扩张血管的作用;桃仁、红花、?虫等均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黄芪的降压特点是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可连续给药,通过明显扩张外周血管、脑血管以达降压之效,同时通过它的益气升阳作用还可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总之,全方通中寓补,补中有通,通补兼施,痰瘀共亵以奏益气升阳、活血祛痰之效,用之临床较一般治疗眩晕之药疗治
【麻黄汤加减治脑外伤性眩晕医案】为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