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脱发医案

脱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趋势 。现代.医学认为,脂溢性脱发主要是皮脂腺分泌过盛,堵塞毛孔,导致毛囊功能衰退所致,中医学认为,脂溢性脱发主要为湿盛所为 。这是因为湿邪袭表,易阻遏阳气,从而清阳不升,营卫之气不和,卫气功能失调,则温养皮肤功能减弱 。再者,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水湿上泛,易袭阳位,而头又为诸阳之会,故头顶毛发被水湿泛滥为害 。表现为毛发油腻、稀少易落、头皮油脂增多等 。五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用 。常用于治疗水湿为患的病证因而,用五苓散治疗脂溢性脱发正切中病机,故其治疗效果也如鼓应桴 。
【病案举例】
1.陈某,男,31岁,1992年5月26日初诊 。患者自1990年5月初始觉头部瘙痒,搔抓后有白屑和头发脱落 。1周后加剧,嗣后头发逐渐减少 。经多方求治,毫无效果 。近来上症尤甚,痛苦异常 。诊见:形体稍胖,精神郁闷,头部仅有稀疏黄发,时而搔抓 。发根部布满脂溢性白屑,未见炎症表现 。面色萎黄,神倦无力,大便溏,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体胖,苔白润,脉沉细弱 。西医诊断为脂溢性脱发 。中医辨为脾肾阳虚,气化失司,风湿相搏壅遏于肌表 。治宜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佐以祛风活血通络 。拟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8g,泽泻、白术、补骨脂、当归、红花各1g,猪苓12g,蝉蜕、羌活、荆芥各9g,桂枝6g.1剂/天,水煎服10剂后,头部瘙痒与脱发明显减少,余症减轻,脉舌如前 。效不更方守上方增损连进20余剂,两鬓新生细发变粗变黑,头顶部有细发长出,续用原方出入40剂,巩固治疗而愈按:脂溢性脱发,属中医学“油风”范畴患者素体阳虚,精神忧虑,加之过食生冷损伤脾胃,致肝郁犯脾,使脾气更亏,不能制水,水津失布,聚湿生饮,逆移于肌表,风湿相搏,壅遏腠理,毛孔闭塞发失所养,脱发诸症由此而生 。是方重用泽泻通利水道;佐二苓增强饮利水之功;配白术苦温健脾祛湿;更用辛温之桂枝,一则疏解风邪,温经行血,二则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掺入当归、红花、羌活、荆芥等养血祛风,达“祛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
诸药合用,表里同施,气化水行,脾健湿运,血行风灭,脱发故有再生之机 。
2.患者,男,45岁,1989年5月初诊 。半年前患者发现头发脱落,每次洗头均脱发较多,屡服中西药无效,脱发日渐加重,头枕部3处可见约5cm宽的光秃区,伴见头部溢脂较多,时有头痛,倦息嗜卧,大便时有溏泻,常感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渴欲饮水,但水人欲,口腻,舌苔白润而厚,脉浮 。此系湿邪为患,投五苓散治之 。处方:泽泻15g,茯苓12g,猪苓10g,白术9g,桂枝3g,水煎服,日服2次,连服15剂,以利湿邪 。并配合外用桑叶50g,煎水外洗,15剂,每日1次,15天后病告痊愈,长出短黑发,随访3年,未复发 。12按:五苓散入足太阳膀胱经,其经起于目内眦,向上走额部,再到巅顶 。五苓散功能利湿,湿气祛,腻滞除,经络之气血畅通,血可上荣于发,使新发重生,原发不再脱落 。
3.赵某,男,32岁 。1987年5月诊 。患者出现散在性脱发年余,近3个月加重,每次梳洗脱发甚多;头顶前部已显稀疏,伴头发油腻 。曾外擦、内服补肾养血生发之药数月未效果舌白腻,脉缓 。脉舌症合参,乃水湿上泛,浸渍发根所致 。非滋补之剂所宜,拟投五苓散:茯苓60g,猪苓15g,白术30g,泽泻15g,桂枝15g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10剂后脱发减少;二诊守方加瞿麦、青蒿、桑白皮并嘱其用硼砂少许溶温水浸头,每日1次20剂后脱发停止,头皮油腻明显减少;三诊守方续服10剂原脱发部位已见新发再生13按:古人云:“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 。一般脱发多从血虚、肾虚论治 。但如赵某之脱发,显系水湿为患 。湿浸发根,腐蚀毛囊,若更行滋补,是益增其壅,如肥盛而禾苗枯烂,发脱必愈甚 。
【五苓散加减治脱发医案】治当上病下取,疏利水湿,发根不为水浸,而反得固 。《岳美中医疗经验集》以一味茯苓饮治发秃,并指出“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使发根腐而枯落 。茯苓能上行,渗水湿,而导饮下降,湿去则发生,虽不是直接生发,但亦合乎先其所因,伏其所主’的治疗法则” 。虽为一味茯苓饮,亦不出五苓散义,本例中于五苓散中重用茯苓亦在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