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医案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起病较急,主要以浮肿、少尿、血尿及血压升高、氮质血症为特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疾病本病可发生于小儿的任何年龄,以3~12岁为多见,2岁以下少见 。男女比约为3:2.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较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与咽炎、脓疱疮、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感冒等发病有关 。重症患儿可在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
本病属祖国医学“水肿”、“尿血”、“尿浊”的范畴 。其发病原因,多为湿热、邪毒等侵袭机体,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肺通调失职,脾虚水湿不运,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水湿留,横溢肌肤而发为本病 。部分患儿因水邪泛滥或热毒炽盛,可出现变证,多属危正,应及时进行救治 。
【病案举例】
1.朱某,女,5岁,于2000年9月11日入院,患儿于半月前左膝有感染灶,刚刚治愈,4天前发热,咽痛经治疗1天热退,继即面浮脚肿,伴呕吐胃内容物及绿色稀水每日2~3次,2天来(34h)无尿 。检查:体温38℃,神志清,嗜睡,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三度肿大,颈软,肠鸣音活跃,膀胱不充盈,下肢明显水肿,尿检:黄赤浑浊,蛋白(+++),上皮细胞少许,白细胞(+),红细胞(++++),黏丝少许,颗粒管型(+) 。化验:白细胞计数22×10°/L,中性粒细胞0.81,淋巴细胞0.18,单核细胞0.01血液生化:二氧化碳结合力29.6 6mmol,非蛋白氮75mmol/L,钾4.2mmol/L,钠140mmol/L,氯106mmo,呕吐物隐血:弱阳性 。
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 。初诊9月11日18时:体温38℃,肤冷汗多,小便闭,呕恶频频,嗜卧,呼之能应,舌红,苔薄白润,脉细 。膀胱气化不行,秽浊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证系关格,有阴阳闭绝致厥脱之危 。处方:桂枝3g,茯苓9g,泽泻9g,白术6g,煅龙骨、煅牡蛎各9g,五味子6,麦冬6g,甘草6g,白芍6g,浓煎频服 。服药1剂,12日上午10时许解大便300g左右,成形而软,小便约200ml(此时尿闭已达56),12时30分又大便一一次,如鸭蛋大一堆,伴少量尿液,仍感恶心,半日间呕吐10余次,量不多,为黏液及食物残渣 。二诊(9月13日8时):体温38℃,嗜睡,小便逐渐通畅,两手微微抽动,呕吐不时,汗出稍收,头额仍湿,肤冷,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再拟桂枝龙牡救逆汤加减,处方:桂枝3g,白芍6g,甘草6g,生姜2片,红枣3枚,煅龙骨、煅牡蛎各9g,茯苓9g,白术9g,泽泻9g,五味子6g,钩藤9g(后下),浓煎频服 。13日14时45分小便一次,量较多,湿透整块尿布,同时排少量黏糊状褐色便,至14日晨共小便3次,总量约1000ml以上,恶心呕吐情况改善,汗止,病情趋于稳定 。三诊(9月14日8时):体温37.5℃,嗜卧,神志清,呕恶已解,食欲渐复,额汗已收,肌肤转温,便溏而频,尿量已多舌淡苔白,脉细数 。关格已开,浊邪已降,再拟五苓散加党参通阳化气,健脾利水,处方:茯苓9g,白术6g,泽泻9g,桂枝3g,猪苓9g,党参9g加水煎服,上方服2剂,诸症好转,此后因蛋白尿、血尿、低热,曾在上方基础上选加益母草、连翘、白茅根、大小蓟、旱莲草、赤小豆之类,自9月12日起,曾先后应用利尿合剂、能量合剂以及速尿、青霉素等西药,9月18日尿检:色黄微浑,蛋白(+),上皮细胞少许,白细胞(+),红细胞(++),颗粒管型1~3/HP.9月19日血液生化:二氧化氮结合力38.5 5mmol,非蛋白氮2 0mmol0胆固醇3.85mmol/L.9月22日尿检:色黄而清,蛋白(+),上皮细胞少许,白、红细胞少许 。后经多次尿检阴性,血液生化正常,诸症消失,于10月16日痊愈出院16按:本例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尿毒症,病情危急饮食不入谓之“格”,二便不通谓之“关” 。患儿小便闭,滴不下,呕逆频作,食不能,加上肤凉汗出,病情危笃,厥脱可虞《证治汇补》:“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因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 。”指出无尿而呕的险恶转归,必然导致阴阳离决 。当务之急,应以“关”通为先,然欲通小便,非气化不能出 。根据《内经》“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的理论,乃从气化利水立法,方用桂枝辛温化膀胱之气;茯苓、泽泻甘淡渗湿,化决渎之气以畅利水道;白术健脾胜湿;况白术得桂可上升以通阳;苓、泽互用能下降以利水;并以龙牡摄阴固阳,止汗防脱;五味子、麦冬敛汗、养阴、生津;白芍、甘草亦取酸甘化阴之意 。药后二便得通汗出稍收而两手抽动,乃去麦冬加姜枣以健脾,钩藤以熄风 。三诊时,关格已开,浊邪已降,病已化险为夷,方用五苓散加参,以五苓通阳化气,健脾利水,加党参补中益气 。并以此方为基础,加减调理而愈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医案】2.王某,女性,13岁,1982年12月15日初诊 。患儿于10天前发热、咳嗽、咽痛、自认为是一般感冒而未加注意 。近3~4天出现面部浮肿、双眼脸较甚,续而全身肿胀,尿化验:蛋白(+),红细胞20~25/HP 。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收入院治疗 。视患儿眼睑肿胀,下肢浮肿,按之没指,咽部红肿,咳嗽气促 。面色红赤,小便色黄赤而少,无尿急、尿频、尿痛 。纳呆少食,无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系风湿热重,治以宣肺清热,化湿行水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茯苓皮15g,白术10g,姜皮10g,陈皮10g,大腹皮10g,桑白皮10g,白根15g,金银花15g,冬瓜皮30g,猪苓10g服上方6剂浮肿消退,咳嗽已止,胃纳转佳,惟腰膝酸软,给以健脾补肾强腰之品,于1983年1月24日痊愈出院 。17按:基础方“五皮五苓合剂”为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冬瓜皮而成,为利水渗湿的主方 。“五皮饮”为治皮水之通用方,功在行水消肿为主;“五苓散”重在渗湿利水兼有健脾化气之功,主治外有表症,内停水湿 。麻黄易桂枝,以加强宣肺肃降之功能;冬瓜皮味甘,性微寒;入肺脾二经,有明显的利水消肿之功为急性肾炎首选药物 。方中泽泻、各式皮利水渗湿;猪苓、茯苓,淡渗以增强利水润饮之功;加白术健脾气以运化水湿,桂枝既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生姜辛散水饮,桑白皮肃降肺气,大腹皮行水气消胀满,陈皮和胃气化湿浊 。根据分型施治,随症加减,疗效肯定 。
推荐阅读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渴泻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发热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鹅口疮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秋季腹泻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绝经期头痛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霉菌性阴道炎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尿道炎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经期瘀胀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经期吐泻医案